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

青海省體育局局長馮建平談青海體育發展與建設(文字實錄)

2013年01月16日11:22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主持人:在2012中國品牌節慶綜合類評選中,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位列榜首,榮膺最負盛名國際體育賽事活動。請您談談獲得這個獎有什麼感受?

馮建平:環湖賽經過11年的打造,今年7月份是第十二屆了,在青海這麼一個邊遠、落后的地區,應該說打造這麼一個品牌賽事百感交集,走過了11年的歷程。我覺得環湖賽在全省人民、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在中央媒體、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覺得對宣傳青海、拉動青海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大家知道青海比較落后,一說青海好像是青島,現在一說青海都知道有這麼一個賽事。前幾天《中國體育報》登了,現在馬拉鬆如火如荼的起來了,談到自行車就是2012年環湖賽以后,我們現在的自行車賽事非常多,我們幫助海南島辦了環島賽,北京在前年的時候也辦了一個很高級別的自行車賽事。我覺得自行車作為一個低碳生活的標志,作為社會發展的方向,當時省府省政府的決策是非常正確的。作為青海人來說,我覺得落后的原因其中一個就是由於經濟文化和東部差距太大,缺乏自信,這種賽事給我們帶來了自信,帶來了開放的意識,所以我覺得它對我們的影響是比較長遠的。

主持人:今年7月環湖賽就要辦第十二屆了,12年一個輪回,您能不能說說這屆比起以往十一屆來說會有哪些亮點?

馮建平:去年我們走到了寧夏,到了中衛,今年准備把賽事延長到銀川。這個賽事去年是1860公裡,今年的騎行距離要突破2000公裡。環法賽是3-4千公裡,達不到一定的賽段,賽事的影響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當然不是三千四千的就不是世界級賽事了,但是我們賽事是手段,目的是為了宣傳西部、宣布青海。我們去年到甘肅、寧夏,受到各族人民的熱情歡迎。

主持人:大家都非常能接受,非常認可這項賽事。

馮建平:我覺得今年應該突破2000公裡,環湖賽到多少公裡合適,我覺得2500多公裡,不到3000公裡是最合適的距離。青海省72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是3千米,我們很多騎行都是在3400米,頭幾屆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運動員在3400米一騎就是200公裡,后來運動員適應這個高度了,在生理極限上也是一種挑戰和嘗試。

原來大家都感覺太高的海拔是不能騎自行車的,但是我們平均三千米的海拔也騎了,因為海拔高度不可能騎到3-4千,因為總是有極限的。第二,騎得太高了運動員是有抱怨情緒的。去年一下了甘肅寧夏之后,當時是幾百米,運動員感覺沒有難度,他覺得難度越高越好。體育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所以這也是一種挑戰極限。所以今年一是要增加距離,我們希望整個騎行距離達到2000公裡,我們初步定的是2000過一點。

二是隊伍水平要提高。現在想參加賽事的隊伍有很多,不像原來還需要邀請,現在賽事一結束就會有隊伍來報名,我們會從中挑選合適的隊伍。

另外是獎金,從第一屆辦的時候是不到20萬美金,第十屆的時候增加到60萬美金,我們想今年增加到70萬美金,這在世界同類的比賽中是最高的。因為獎金額上去以后,自行車有一個特點,除了獎金還有一個出場費,出場費也增加了,這樣隊伍可能就會來得更多。根據我們省文化發展大會的要求,今年5月份以前要把這個賽事公司成立起來。

主持人:就是您去年9月份說的構想?

馮建平:對,逐步從今年開始市場化運作的成份要比前11屆大得多。

主持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就會逐漸淡化,不會全部抽離。

馮建平:對,世界上任何賽事沒有政府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巴西2016年的奧運會,140億美金的預算有110億是政府掏的。環法賽有1/3的廣告、1/3電視轉播權、1/3政府的資助,運作方式是到哪一個城市,這個城市要交錢,因為我宣傳你了,是要交錢的,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嘗試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剛開始非常難,逐漸大家接受了這個,剛開始覺得你到我這兒比賽要交旅館費、交食宿,現在大家逐漸理解了,因為我宣傳你,所以你要掏這筆錢,這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是算比較好。

主持人:因為有之前十一屆的積累,內部的條件和外部的條件逐漸已經成熟了,這樣的方式掏錢來把我們帶進來做這項活動逐漸受到認可。

馮建平:一個賽事要辦得成功,政府要認可,感覺確實帶來了宣傳的好處,老百姓支持,運動員願意參與,三者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好賽事,一個有永久生命的賽事。比如政府不支持,這個賽事辦不下去。運動員不願意來也不行,老百姓不歡迎,感覺這個賽事妨礙了我們的交通、出行,這個賽事也是辦不下去的,所以這三者要結合起來。

主持人:您提到環湖賽線路今年想把整個西北部地區都涵蓋進去,做頭幾屆的時候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是不是還沒有這樣的目標?什麼時候有了這樣的目標,想把西部地區統籌兼顧一下?

馮建平:在第十屆的時候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我覺得國際化非常簡單,必須得走出去,環法賽每年的終點在埃菲爾鐵塔,騎行的出發點有時候在瑞士、在比利時或在其他國家,環法賽從根本上講是環歐洲賽事,要出去以后有兩個好處:一是擴大了環青海湖的影響力,去年有將近五千萬人民,青海是五百多萬人口,像甘肅和寧夏的人知道了這個賽事,擴大了影響力。

二是市場化的速度加快了。出去以后,從青海到了張掖,從張掖到武威,外面這一塊的贊助、費用就不用賽事組委會來掏了,這樣市場化的速度就加快了很多。因為青海本身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經濟非常落后,如果都在青海轉可能就做死了,因為本身經濟支撐能力比較差。我個人感覺環湖賽的水平高低,或者是其他方面,我覺得不重要,就是一個賽事手段,賽事隻佔百分之一二,百分之九十七八是宣傳,就是通過這個賽事把青海給宣傳出去,又能派生出很多的東西。

比如現在青海湖地區,今年統計有15萬人在環湖地區騎自行車來體驗一下環湖賽的感受。甘肅有個作家寫了部劇本叫《阿米走步》,這是廣電總局向全國推薦的一部體育片子,片子的主題就是環湖賽,片子的樣片我看了,感覺青海實在太美了。因為它的外景地都是在青海湖拍的,拍出來的效果對青海的宣傳力度太大了。

主持人:其實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部宣傳青海的宣傳片、風光片。

馮建平:對,你說得太對了。我看得時候沒有看裡面的比賽情節,或者是故事情節,我覺得它就是一個風光片,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盡管青海這些年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下,全省人民的努力下,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但總體來講我們還是比較弱的,我們是沙漠、可可西裡、無人區、嚴寒、缺氧,給人的印象是這些,沒有把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主持人:像馮局長提到的風光片,讓我們想到了環湖賽的賽事。就像您說的,現在只是一種手段,但是可能在之前的前幾次裡這是一個目的,但是從目的過渡到手段,您覺得這中間的過程是什麼,是孵化過程還是逐漸轉型的過程?結合近幾年青海開拓出了環湖賽、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以及世界杯攀岩賽等等,這幾個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相同之處?

馮建平:從剛開始辦賽事的時候,第一屆、第二屆是通過賽事來達到馬上宣傳青海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辦賽事就是目的,就是全力以赴把賽事辦好,就是讓運動員願意來參加這個賽事,有價值,老百姓也覺得不錯。剛開始我們的想法是把賽事先穩住,把它辦好,不要中斷,要給它賦予更多的外延和內涵,比如說攀岩賽、黃河搶渡都是賽事的一種延伸,辦了這個賽事以后,到底要辦什麼樣的東西會引人注意,有兩句話:跳出體育看體育,跳出體育干體育。對宣傳青海應該是跳出青海看青海。

就是說我站在內地發達省市的角度,站在國際的角度來看,怎麼樣宣傳青海?我覺得青海的山山水水、各種地貌,有三江源保護區等等,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一個角度看是很惡劣的自然環境,或者是不太好的自然環境,但是如果從體育的角度來看,比如橫穿無人區,青海湖徒步行走,冰上探險等這些活動可以把旅游和體育文化結合起來,這樣宣傳點就大了。

前幾天我們辦了一個冬季的黃河搶渡,現在是兩個,另一個是在夏季舉辦,再選出夏季的前八名,加上一些國外的選手,今年是十個國家,有俄羅斯的冬泳冠軍,還有一些世界的冬泳冠軍。因為在世界上有三個是不可逾越的,第一海拔2200多米,海拔是不可復制的,因為它就在青海。水流速度是不可復制的,水溫之低是不可復制的,因為水溫隻有4度,在2-4度中10-20分鐘人就會處於昏迷狀態,老百姓感覺冬泳就是冬天在水裡游一下,像東北的冬泳就是在冰上砸一塊地方,游個十米、二十米的距離,下去大概游個十幾、二十秒鐘就走了。而冬季搶渡黃河的距離是400米,因為流速很快,不可能直線過去,要斜線過去,所以沒有相當的水平是會出問題的。所以來參賽的都是俄羅斯的冬泳冠軍,隻有這些人參加。大家看比賽后都會問黃河為什麼這麼清呢?確實在青海就是清澈見底,宣傳青海的黃河,說明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是它泥沙沉澱又很多,青海在上游做到了這一點,我相信會一段一段的把黃河保護好,一直到山東的入海口,都是一個清河,經過幾十年奮斗我們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從另外一個程度講也是在保護我們的母親河。

主持人:世界杯攀岩賽目前發展得怎麼樣?

馮建平:我們辦了世界杯攀岩賽和黃河搶渡挑戰賽之后,今年的冬泳活動比較多,世界杯原來在亞洲隻有兩站,就是青海一站,韓國或者日本有一站。現在在亞洲大概有五六站了。攀岩、自行車這些活動的中心在什麼地方?在歐洲。歐洲的攀岩、自行車很發達,他們也希望把這項賽事推廣出去。

明年的世界杯攀岩賽在中國要舉辦3-4站世界杯。經過我們反復考慮,這一站要讓到外地,但是明年舉辦的是國際精英賽及亞洲錦標賽,因為攀岩這個賽事我們當初從上海要過來的時候談過幾個觀點,攀岩賽事對於大城市不是太相配,比如大城市辦馬拉鬆、高爾夫、網球,辦這些高端的賽事和國際化大都市是比較貼近的,但是攀岩就應該在一些山區裡,多山多水的地方把它搞起來,就更符合當地的特點,而且大家比較喜歡。

比如青海老百姓就喜歡射箭、騎馬、籃球,乒乓球在青海是推廣不出去的,或者推廣高爾夫、網球在青海是很困難的,老百姓就是喜歡打籃球、射箭,少數民族喜歡騎馬,所以我們要根據當地老百姓的喜好,在群眾中推廣這項賽事,然后再進行比賽。因為比賽本身應該在體育活動中是最高境界,通過競賽能夠看到體育的魅力,大家都參加了,如果沒有競賽就沒有競爭力,所以在群眾的基礎上我們再搞賽事就會讓群眾感覺到對這項活動更加熱愛和支持。我們所有的事情,我個人感覺不光是體育,隻要得到人民群眾真心的擁護,這項事業就會萬古長青。

主持人:目前攀岩賽在青海當地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怎麼樣?有沒有人願意試一試,或者平常生活中參與?

馮建平:這個賽事相對於那兩個賽事要少一些,我們將來想在學校裡把這個活動開展起來。攀岩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沒有保護措施的話萬一掉下來摔壞了很危險。現在攀岩也有很多發展,比如電動的攀岩板,板子可以放得低一些,下面再放個墊子。我個人感覺辦成一件事情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兩個字:堅持。什麼事情不堅持,世界上就沒有做成的事情,隻有持之以恆的堅持,10年、20年、30年堅持一件事情,我覺得就會成功。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在不斷往前推,而且是一屆班子一屆班子把它辦下去,就會成為一個品牌。

主持人:其實說到了中國體育現狀的問題,就像環湖賽一樣,需要前十一屆的堅持,十二屆才能成立這樣一個公司,整個商業化運作才能把西部地區納入進來,更何況攀岩、黃河搶渡比較小眾、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極高的項目去做出來,讓大家看到需要堅持。您對整個體育賽事特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不能談談青海對接下來體育事業的發展有什麼構想?

馮建平:經過將近12年的探索,我們在2002年提出來發展體育產業為核心,發展群眾體育,發展競技體育。這些年抓金牌力度是比較大的,奧運會不拿金牌老百姓也是不答應的,但青海有獨特的特點,我們的GDP隻佔全國的0.3%,財力是非常薄弱的,主要靠轉移支付。但這10年經過西部大開發之后,確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沒發展之前,在國家不太支持的情況下,國家八九十年代主要是注重沿海發展,青海和東部沿海的差距就落在那些年了,可以講我們競技體育隊伍一年365天的伙食都保証不了,就到這種程度了。但從2000年開始西部大開發之后,西部,包括青海,我到寧夏就說過,沒有這十年的西部大開發是沒有公路的,當時辦第一屆的時候青海湖這一圈是360公裡,隻有180公裡才有柏油路,所以省委省政府下決心之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路修起來,這是一個奇跡,這也是舉國體制來辦一件大事的長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長處,這就是我們國家的長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體育產業在這些年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

1978-2002年這25年,我們對體育的基本建設投資是400萬,2003年以后每個月以500萬的速度在前進,一年差不多就是六七千萬,這樣的速度投了下去,所以體育事業發展就很快了,錢多了發展速度就快了,這樣群眾體育也起來了。但是我們的短板在什麼地方?競技體育。去年的倫敦奧運會上,在百年奧運史上,第一個藏族運動員切陽什姐獲得了銅牌,可以說我們現在基本上做到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體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做到這三者的協調發展,體育的路子就是健康的了。我們現在競技體育就一個人拿了一塊銅牌。之前體委主任見我肯定說這個話,說路子是對的,我知道路子對,但是沒有給國家作出太大的貢獻。

主持人:不像江蘇、浙江,跳水、乒乓球好幾塊金牌。

馮建平:像之前多巴基地培養了這麼多冠軍,但沒有我們自己的人,有些話不太好說,但是這些年我們在西部探索一條體育的發展之路,我覺得我們應該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者、鋪路石,我們走的路對不對,如果成功了能不能吸取一些好的東西,發揚優點,把改革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消除在萌芽之中,這樣的話中國體育就會健康發展,青海的體育事業也會健康發展。

主持人:所以切陽什姐的這塊銅牌包含了很多的意義,一個運動員身上的成績對於整個省乃至一個地區來說意義都特別重大,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讓你們有了前進的信心,給了一個方向,說明這條路是對的。所以今后的青海省在下一步的體育規劃中有什麼打算?除了繼續保持20公裡競走,如果下屆奧運會應該是衛冕項目。

馮建平:切陽什姐到巴西2016年的奧運會正好是26歲,這是運動員最好的時期,所以我覺得她是金牌的競爭者。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有關規定,奧運會的牌子帶入全運會,帶入全運會之后就是一塊頂兩塊,也就是說在奧運會拿了一塊金牌,就相當於在全運會有兩塊金牌,現在等於我們有了兩塊銅牌。我們的競技體育水平最高是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拿了四塊金牌、六塊銀牌,這是青海的最高峰,當時震驚了中國,《中國體報》寫到“西部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這些年我們處於低谷。

所以今年的全運會我們也是這樣想的,爭取30年來的最高峰,就是從今年開始我們的競技體育要崛起,當然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現在的萬米馬拉鬆,全國記錄是我們的,所以我們力爭今年全運會打造30年以來的最高峰,爭取在競技體育上有所突破。另外是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除了抓好全運會和環湖賽之外,把重點一定要放在體育、旅游、文化的結合上,包括我們要搞一些冬季的活動,因為青海的冬季旅游不行,冬季旅游,包括夏季旅游,現在驢友非常多,去年我們辦了一個項目是步行走,當時我覺得可能沒有人走,當時網上一報名是上千人,我們挑了三百人。這樣我們就發現了一種契機,因為走路不會發生危險,所以我們會把這塊做好。另外一塊,我們去年開始給青海的565所寺院配體育器材,今年基本會配齊。我覺得僧侶也應該鍛煉,體育應該是全面共享,不光是少數民族、漢族、城市的人、農村的人,包括寺院的人,各個角落,我們都要做到全覆蓋,讓大家進行鍛煉,體現社會的和諧,體現黨和國家關心人民具體的體現,所以不光要抓競技體育,還要放到更廣闊的事業中來發展體育。

(責編:胡雪蓉、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