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而言,參加職業網球賽事正如李娜所言,她根本沒有義務對球迷做出交代,她只是在為自己和經紀團隊打球。但在商業化的網球賽事中,公眾形象和比賽成績同樣重要,職業球員都應該明白這一點。本屆法網期間,記者採訪了中華台北選手盧彥勛,李娜是中國網壇一姐,而盧彥勛則是現役網壇的華人一哥。
盧彥勛是現役華人男子網球選手中成績最為突出的,2010年他在溫網比賽中闖入男單八強,追平亞洲選手在溫網男單比賽中的最好戰績。本屆法網比賽中,盧彥勛男單首輪過關,但因為在比賽中右腳受傷,不得不退出第二輪比賽,錯過了創造佳績的機會。
參加職業網球賽事,球員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比賽獎金,然后是來自贊助商的收入。毫無疑問,取得好成績是根本前提,“網球這個項目很現實的,隻有你有好的成績才會有人關注,如果你有多一些好成績,大家對你的關注會增多。”關注度和曝光率則是吸引贊助商的最主要因素,盧彥勛說,他希望聽到更多觀眾的掌聲,“我當然希望更多球迷支持我,也希望能夠打出讓人家感動的成績。”
目前,盧彥勛身上有兩份贊助合同,每年的贊助費基本夠他支付自己和團隊在世界各地參賽的開銷,“如果不夠,就要搭上自己的比賽獎金,這4、5年中,我的經濟壓力小了很多,假設今天有一些選手沒有贊助商的話,就比較困難。”
盧彥勛目前的成績比較穩定,公眾形象也一直比較健康,因此贊助商的投入也很穩定,但起步參加職業比賽時的艱辛他不會忘記,“很少有球員從很小的時候就被看作是千裡馬,然后一直都由贊助商來資助。更多都是有一點成績,然后被知道,贊助商可能給你10%的費用﹔如果你有更好的的成績,才給你50%的錢,當你到達頂峰的時候,才能給你100%的贊助費用。如果沒有贊助商,沒有球場外額外的收入,就比較辛苦。有時候你的獎金都無法彌補你的支出,所以賺不到錢。”
“在這樣的環境,當你沒打好,別人不贊助你,這就是壓力。”盧彥勛表示,“很多人都說你要放開打,背后的東西是很多人沒有辦法去體會的。有可能我贏了這一場,可能我的贊助商說明年會繼續投入﹔輸了可能就是贊助商會退出。”
盧彥勛透露,以前打希望賽的時候,隻能省吃儉用,有時候甚至吃泡面,“一個冠軍隻有900美金,連機票錢都不夠,更不要想說請教練。那時候更多是自己練習,就去比賽。請教練一周要1000-2000歐元,甚至更貴,哪裡能夠請得起?賽事組委會會提供特價酒店,但自己還是住不起,要去找廉價酒店,能省50塊就是50塊﹔人家吃餐廳,你就要去找便宜的便當吃,有時也會泡面。以前打希望賽的時候,球都要自己買,水也要自己買。你交了押金,賽會一天就給你2個球練習。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快點往上爬。有的人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兩年就受不了了。像我前兩三年都這樣,直到打到前100的時候,情況才有了改變。”盧彥勛坦言,那時候他十分羨慕大陸各省市的體工隊,因為至少大陸的球員還能享受津貼,而中華台北的選手都有費用方面的顧慮,“所以他們很糾結要不要繼續下去,畢竟很艱苦的。”
“每年的狀態都不錯,你都不敢保証明年的經費是足夠的。每年都需要自己看自己的口袋有多深,然后再決定第二年的比賽有多少,具體怎麼安排。”但2010年盧彥勛闖入溫網8強,經濟狀況得到了改變,他強調,選擇合作團隊其實也是投資過程,“現在教練要支付的費用是一年30到32周,加上訓練和冬季訓練,差不多要600萬台幣(125萬人民幣),包括體能師和理療師。這些都算的很細,這還沒有包括我自己的旅費。他們也會分享紅利獎金,重要是我要打得好,他們才分得到。重點就是這個團隊是長期的,更多的時候是互相配合。金錢上來說,這些就是投資,你投資好的團隊,你就更有機會獲利。”
大滿貫賽事是職業選手們最為看重的,“大滿貫就是這樣,你賺錢賺得多,壓力肯定會更大一些。獎金高、關注度高,所以球員都希望有更好的表現。”(孫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