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論語
中國足球的職業歷史已經有20多年了,足代會還停留在單位數的第3屆。足代會雖然在11年后終於讓人等來了“樓上地板的第二支鞋子”,但是始終是件好事。即使足代會等於足待會,沒有足夠的等待是等不來的。
歷來大會的重點都是各種規劃與目標,那麼,本屆足代會到底有什麼值得關注的規劃與目標呢?
中長期的目標最受關注的當然是男足的目標——爭取進入2018年和2022年的世界杯決賽圈。今年的世界杯早就沒有了希望,針對男子足球的實際情況,也很明智地剝離了奧運會席位的目標,可是從2002年到2018年這麼長的時間跨度中,沒有任何世界杯參賽資格的國家,冒出了連續2屆殺入世界杯決賽的宏偉目標,還是有點不切實際。這11年間中國足球可以拿得出手的成績也僅有去年廣州恆大的亞冠杯。而有識之士早已不厭其煩地論証過,俱樂部的成績不等於國家隊的成績。即使有裡皮,但是沒有孔卡,恆大的成績在國家隊層面沒有任何可供借鑒之處。因此,這個最受球迷關注的目標是個放衛星的目標,2018和2022,能達成一次目標更現實。
相比之下,足協首次提出“建設全國范圍內完備、專業、高效的中國足協和會員協會組織構架,中國足協努力成為亞足聯最佳會員協會之一”的要求,這倒是一個很有深遠意義之舉。眾所周知,未能擺脫國家體育總局管理的足協並非真正的社會團體結構,要成為最佳會員協會之一,也是改革中國足協的一個信號。而這,是否意味著管辦分離等傳聞的具體落實與實現,就是今后的重心了。如果無實際行動,這首次提出的要求就淪為純粹的字面游戲。
中長期的規劃或許是個進步,建設亞洲足球強國的目標也無可厚非,但是隻要以上兩點問題仍然存在,再加上全國注冊球員不足2萬人的現狀、青少年人才培養的短板,中國足球的中長期仍會低走。
·張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