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份名為《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的文件在足代會上面世。
這份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在20年內把中國發展成為亞洲足球強國,並且對前10年的任務做了很明確的表述。按照《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的表述,2017年實現青少年兒童足球注冊人口突破50萬,2022年力爭突破100萬,女足足球人口有較大增加,到2017年力爭使女足注冊人口達到5萬人,2022年注冊人口達到10萬人。針對聯賽、國字號具體規劃中明確提到七點:2023年男足躋身亞洲前列、2023年女足重返亞洲一流、2023年中超16支至18支球隊、2023年中甲18支至20支球隊、2023年中乙20支至24支球隊、2023年足球試點城市25個、中國足協成為亞洲最佳協會之一。對於這份規劃,蔡振華進行了解讀。 “我們選擇了10年以后成為亞洲的強隊,甚至我們希望能夠像日本、韓國一樣成為世界強隊。我們制定的目標並不是說要20年的時間來慢慢做,而是我們20年時間每天為做好它、去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我們更希望能提前實現。 ”
十年之后男足即躋身亞洲前列,這對於目前勝一場都不那麼容易的中國男足而言,是何等的跨越了。如果這一目標真能實現的話,球迷們的興奮程度,應該不會亞於2001年中國足球圓夢世界杯。只是,再去細看這一規劃,明顯感覺缺少實現這一系列的規劃支撐點。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根杠杆和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確實,世界無奇不有,有著無限可能,但是這是有前提的,就像撬起地球,需要杠杆和支點一樣。我不懷疑中國足球的無限可能。姚明能進入NBA,李娜能捧起四大滿貫,孫楊能獨霸男子中長距離自由泳。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只是,任何信心的建立是要有基礎的,無限可能也要有實現的路徑,否則就會成為空想、空談。
這份《中國足球中長期規劃綱要》顯然就缺少了“杠杆”和“支點”。中國足球如何從現在的亞洲杯小組賽出線都難,十年后能成為亞洲強隊,這實現的途徑是什麼?具體的措施在哪裡?回溯中國足球的歷史,豪言壯語並不少。 2003年,中國足協也曾制定了一份10年規劃,比如國足必須打進2006年世界杯、國奧沖進雅典奧運會等等,這些口號喊得響亮,結果卻是貽笑大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了過往的經歷之后,再看這種看似振奮人心的計劃,怎麼都高興不起來,心中隻能是無盡的憂傷。人們常說,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為什麼中國足球卻總是在錯誤的圈圈裡打轉,一直走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