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小传 |
秋季来临,气温持续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导致肺病、中风、皮肤病等各种疾病高发。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九病房主任方力群博士联合呼吸科、中医科、皮肤科、心理科等多个科室举办了一场“深秋五防保健康”的专家讲座,教给人们做好“五个预防”,远离各种疾病,平安度过秋冬。
防中风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体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剧烈变化。洗菜洗衣服的时候水温不要过低,不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早晨起床也不要突然起来,要做到缓慢起床,避免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一旦出现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等,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防肺疾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此外气温突降时期,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可乘虚而入,多发的疾病包括老年肺炎、“老慢支”复发、哮喘病发作等。
秋季保健肺为先。第一,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减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复发。第二,肺喜润而恶燥,所以应注意补水,每天饮水不低于1200毫升,饮食上也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芡实、百合等。
每天做一次呼吸体操可增强肺功能:端坐,全身放松,均匀呼吸,然后躬身弯腰,再使身体上抬,3~5次为1遍。可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反复做3~5遍。注意身体下弯时,宜屏住呼吸。这种方法可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具有调养肺气的作用,对外邪伤肺及肺气虚损均有调理作用。
防肤损
深秋以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暴露部位水分容易丢失,同时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使皮肤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着减少,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建议在这个季节,洗澡的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水温不宜高,少用肥皂等碱性强的清洁用品,防止皮肤表面的脂肪膜受损。饮食上,可多吃青菜、梨、苹果、香蕉、葡萄、银耳等水果和蔬菜,以补充机体适应干燥皮肤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食疗方面,可食用莲子、山药、扁豆、百合、沙参等益气养阴的中药煮粥。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少吃,以免加重病情。皮肤痒时,切忌抓挠,可涂抹一些润肤乳液。
防感冒
气温多变,冷空气频繁活动,使得深秋成了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尤其近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对这种突然降温,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适应。
秋冬感冒大多是由风寒引发,感冒后强化防寒保暖意识可以减轻症状,预防复发。一是增添衣被。感冒后身体防寒能力减弱,及时增添衣被,以防病情加重或反复。二是泡脚。患感冒后用热水泡脚,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加代谢,提高疗效。三是少吃生冷肥腻,多喝热粥,养护脾胃。
防抑郁
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秋天阳光不再充沛是第一大因素。当阳光强度降低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血液中的浓度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唤起细胞兴奋,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情绪低沉,总感觉很疲惫,严重者便会在此时引发抑郁症。所以深秋要在晴天里多到户外走走,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此外,抑郁症的易感人群也应引起重视,如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年期女性、孕妇、产妇或老年人。建议这些人每天早上10时,下午3时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街,松弛身心。登山、郊游、每日坚持户外锻炼也是对抗秋季抑郁的良方。▲
(本讲座内容由姜杨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