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似乎是完美的。
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两届奥运会拳击金牌得主邹市明打赢了自己进入职业拳坛的首场比赛。尽管这只是一场4回合的新人赛,但对邹市明而言,这场胜利的意义并不亚于奥运会赛场上的“为国争光”。
然而,走职业拳击道路之艰难,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奥运冠军”的金字招牌也不能成为进入职业拳坛的通行证,邹市明走出转型这一步,于人于己,都是一个莫测的未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职业拳击”这4个字对于很多中国体育迷来说,不再只是电视台的转播,而是可以慢慢熟悉、体会其精神的“非奥项目”。
首战获胜不代表前景光明
“邹市明精神可嘉,勇气可赞,但从技术层面上看,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在美国接受顶级训练的职业拳击手杨连慧告诉记者,“奥运拳击在邹市明身上的烙印太深,仅靠不到两个月的集训就改变其技术,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专业背景的人都能看出邹市明是刚开始转型的。”
连跑带打,后手拳更多地放在腰间而非护住头部的习惯,出现在职业拳坛上的邹市明,还是中国拳迷熟悉的老样子。“比赛一开始我有些紧张,直到后两个回合才和对手有些对攻,这场比赛大概只发挥了我训练水平的70%,但我对自己很满意。”邹市明在赛后总结时说。
不过,邹市明的“满意”只是针对这场比赛的结果,不少专业人士在和记者谈到邹市明的职业前景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谨慎乐观”。
“邹市明的步法还有过多的跳跃,进攻还主要依靠长拳和幅度大的摆拳,这都是在奥运拳击台上养成的习惯,如果打更高级别的职业拳赛,这些习惯都必须改掉。”有专业拳击人士向记者分析,“这一次邹市明选的对手非常‘合适’,瓦雷祖拉还是个不到20岁的孩子,只有1年的职业经历,但从比赛中可以看出,他有职业拳击的基础,比邹市明更有前途。邹市明获胜的关键是他有两届奥运会拳击冠军的经验,如果这次邹市明遇到水平稍高的对手,以他现在的实力是赢不了的。他需要至少1年的特训,完全把奥运拳击那一套改掉,否则,要想拿金腰带,实在是太困难了。”
在著名拳击推广人刘刚看来,邹市明赢得比赛的意义在于“推开了一扇门”,但进入职业拳坛之后的路注定很坎坷,“邹市明打了20年业余拳击,动作已完全定型,肌肉都有记忆了,他和教练都意识到必须有非常大的改变才能立足职业拳坛,但就算他训练时注意动作了,到真正比赛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恢复以前的感觉,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更何况,他还有奥运会冠军的压力,这都会影响他的临战心理。所以,他这场比赛只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现在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第二步能不能站稳,更值得人们关注。”
二次创业试水奥运冠军后路
“这次邹市明转向职业拳坛之所以引发了激烈讨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前很少有退役运动员,尤其是奥运冠军去尝试这么困难的转型,这是一次全新的、前途不明朗的创业。”著名社会体育学家金汕告诉记者,“按说邹市明本人拿过两次奥运会冠军,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况且他在贵州省体育局还有不错的职位,换成别人,可能就这么过后半辈子了。”
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坛之前已是贵州省体工大队(贵州省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副大队长,尽管家庭温馨和睦,生活衣食无忧,但对职业拳击运动的热爱,却让邹市明毅然选择在32岁“高龄”时去职业拳坛打拼,对奥运会冠军而言,这样的转型更是难能可贵。
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军团在主场取得巨大成就,4年后在伦敦奥运会赛场,中国体育军团金牌总数只少于美国,仍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两届奥运会近百名冠军选手,如今只有不到半数还在赛场上拼搏,而在退役运动员中,像邹市明这样“玩儿命”的更如凤毛麟角。
“也有商业因素的考虑,但最终让邹市明决定进入职业拳坛的,还是他对挑战自己的一种心理需求,他希望在职业拳坛中取得和奥运会冠军一样的成就。”邹市明的经纪团队盛力世家集团的总裁李胜说,“邹市明背后当然有国际拳击组织最看重的巨大市场,但前提是邹市明的训练态度和训练效果,邹市明的信心和努力会让这件事有一个好的结果。”
据经纪团队的说法,邹市明这场澳门首秀,并不注重经济效益,“他的收入根本没有传说的几十万美元那么多”,而按照经纪团队给出的日程表,邹市明将在短暂休息后返回美国继续训练,下一场比赛将在3个月后进行,“具体地点和对手都还没有确定,这要看邹市明的训练效果,我们相信,下一场比赛邹市明会有明显进步。”
冠军转型或促项目发展与推广
“其实,受国情所限,目前职业拳击运动在我国还没有正式开展,国内开展的只是奥运拳击项目(业余拳击),所以,拳手只能以个人身份去打职业拳击赛。对于邹市明走出这一步,我们非常钦佩,也希望他能走得更远。”国家体育总局拳跆运动管理中心官员告诉记者,“也许通过熊朝忠和邹市明等几代运动员的努力,管理部门会允许职业拳击在国内开展和推广,从这个角度看,邹市明迈向职业拳坛的这一步意义重大。”
尽管职业拳击目前在中国还是“封禁项目”,但这位官员也毫不掩饰对邹市明“榜样力量”的支持态度,“在美国,职业拳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已经影响了几代青少年,因为它对自由、拼搏这些体育的基本精神都诠释得很到位,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一块牛排》的主人公就是职业拳击手,后来,阿里、福尔曼和霍利菲尔德这些伟大的运动员,都成了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不过,大家也明白,邹市明的转型目前还不能说‘成功’,他只是坚定地走上了这条路,至于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好判断。”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在拳跆中心注册的拳击(业余拳击)运动员约3000人,加上各省市专业队的运动员,已多达数万人——在中国“奥运体育”背景下与某些奥运项目横向比较,拳击的群体数量并不算少,而邹市明在2008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的登顶,更让拳击运动深入人心。
“拳击是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不是隔网项目,在大部分拳迷的眼里,拳击运动刺激、观赏性强,能面对面直接击败对手,那种感觉真让人自豪。”邹市明在国家队时的教练张传良告诉记者,“邹市明在奥运会的成功已经激励了不少青少年从事拳击运动。如果他能在职业拳坛再创奇迹,将对国内的青少年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