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国内足球

青训留学宜“放养”莫“圈养”

前国脚古广明畅谈中国足球青训之路——

孙嘉晖

2013年06月24日09:12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跟孩子们在一起踢球,是古广明极为享受的快乐时光,他现在的主要精力也投入到了发掘正确有效的青训之路的工作中。本报记者 孙嘉晖 通讯员 孙晓 摄

6月22日,由黄埔区体育局主办的古广明足球培训基地揭幕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夏园社区举行。能和由前国脚古广明、赵利红,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古广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古广坚等组成的明星联队踢球,孩子们热情高涨。古广明正在推动足球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扩大足球青训的范围,为广州培养本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刚刚从德国归来的古仔,赛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话题自然绕不开国足最近的惨败以及中国足球青训路在何方。作为一名老国脚,古广明对中国足球饱含感情,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希望国足渡过难关,重新出发。

一、关注

欧洲朋友都觉得不正常

6·15,1比5泰国青年军。

这场耻辱性溃败成为中国足球倒退路上的又一个标志性时刻,人们期待后续的反弹和逆转,而非就此消沉、堕落。

“当时我还在德国,在网上看到了消息。”虽然旅居海外,但古广明的心始终与中国足球紧密相连,在网上关注中国足球的动态,也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心里觉得很突然,按照我们国家队的实力来说,怎么也不会输得这么离谱。我那个年代赢泰国队是很轻松的,现在国家队发生了什么,我并不是很清楚。”

“跟泰国队踢成这个比分,很遗憾。”古广明说,他很清楚这对中国足球的伤害有多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不正常,包括欧洲的一些朋友都很疑惑,觉得中国队就算不赢,也不该输那么多。”

炒掉卡马乔、问责中国足协……各种舆论弥漫在中国足球界,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惨败,中国足球还有救吗?

“队员是不是有责任感,是不是一定要把每一场比赛踢好,他们和教练的关系怎样……”古广明分析了导致这场惨败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球员自身也有压力,比如和地方俱乐部有合同,担心在国家队受伤,可能在技术发挥、精力投入上打了折扣。”

古仔认为:“他们是中国最好的一批球员,按道理说不该踢成这个样子。外籍教练对球员的职业精神会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对于这样的友谊赛,双方的理解或有不同,球员也会承受不一样的压力。”

二、见解

国足适合土帅+洋顾问

日前中国足协已经作出决定,与西班牙人卡马乔解约。下个月国足马上要打东亚四强赛,谁来执掌教鞭?

“现在就算聘请外籍教练,也不一定有人敢接手这支队伍。”古广明说,他是国足聘请第一任外教施拉普纳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觉得,眼下最适合的模式是:起用国内教练,聘请外籍顾问。”

“当然,本土教练要有足够的资历,善于吸取、借鉴外籍顾问的先进理念。花钱请外籍顾问过来,要把他的东西挖出来,用在自己身上。”古广明说,“本土教练了解国内的情况、球员的想法,可以对球队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外籍顾问有战术理念,两者结合对国家队非常有益。”

谈起20年前国足首次聘请外教,古广明回忆道:“当时,中国足球希望改革,中国足协官员马克坚到了德国,我听了他的想法非常赞同,于是就找到了施拉普纳。”古广明当时正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俱乐部踢球,“施拉普纳在德国是很有名气的教练,带队水平很高,德国足协也推荐他。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中国足协的管理也开始模仿德国,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当时施拉普纳提出希望古广明能协助他,于是古仔就担当了队员兼助理教练的角色。

“施拉普纳执教曼海姆俱乐部一举成名,他属于职业派,将曼海姆从低级别联赛带入甲级,不是每个教练都能做得到的。”古广明说。

施拉普纳被国人亲切地称呼为“施大爷”,他的到来给中国足球的打法、理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当然,因为中国足球刚刚开放,队员、教练、管理层并不一定能马上接受施大爷的理念。“他刚来的时候完全按照德国的方法训练,我们很多队员接受不了。德国队是高强度的压迫式踢法,后来徐根宝的‘抢逼围’就是从那里演变而来的。”古广明说。

施拉普纳很重视国家队的品牌建设,甚至以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责任来激励国足球员。可以说,这些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三、借鉴

德国长盛缘于青训成熟

当今的德国战车,不仅保持了强大的冲击力,球员们的脚下技术也越来越细腻,德国足球的青训究竟是怎样的模式和体系?

“只要有德国队的比赛,就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情况。”古广明说,这是他旅居德国20多年的深刻感受,“今年欧冠决赛是在两支德国俱乐部之间展开的,比赛时餐馆都没有生意了。”在德国,足球是当然的“第一运动”,家长非常乐意送孩子去踢球,总理也经常以球迷身份到球场观赛,这种氛围是发展足球的沃土。

古广明认为,德国的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优秀,都得益于健全、系统的青训,“10年前,德国足球有往下走的趋势,但现在却上升很快。德国俱乐部尽量少买外援,多使用自己的球员,对于球员来说,入选德国国家队是最高的荣誉。当然,进国家队也意味着丰厚的收入,很多赞助商都会找过来。”

德国俱乐部的梯队建设相当完备,比如12岁年龄组通常有几十人,分成3~4队,然后俱乐部从中挑出最好的。古广明居住在法兰克福旁边的小城达姆施塔特,“政府专门有城市规划部门来修建、管理真草球场,供市民免费使用,通常一个社区就有多片标准场地。”

坚持先培养兴趣再训练

“德国的学校下午基本没有主课,孩子们可以选择从事各种体育运动,足球是最受欢迎的。”古广明说,“德国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踢球,踢球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好的东西。而中国很多父母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主要是不知道出路怎样。”

当然,国内足球青训的费用多少也是家长考量的因素。

“德国的足球青训也是付费的,但只是象征性地交一点会员费,普通家庭都能承担。”古广明说,他的小孩也曾在达姆施塔特队踢球,并不用花钱。

在训练方面,不管德国还是西班牙,都秉持先培养兴趣再训练力量和技术的理念。“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一周两练,周末打一场比赛,最长的一堂课不超过2小时30分。”古广明说,“俱乐部靠企业赞助,成年队的收入会反哺青训。”

中国足球的青训过往走过很多弯路,比如教练为了地方利益或者个人目标,过早给球员上力量、练技术,小球员在同年龄组中表现优异,但长远来看会缺失其他东西。

德国的青训体系相当严谨,纪律严明是最大特点。通常来讲,球员要到16~18岁才按照成年人的要求进行训练。“我那个年代,迟到1分钟罚款100马克(约合400元人民币),算很多钱了。除非有队医和指定医院的医生两人同时开具证明,才可以准假。”古广明说。

四、支招

中国青训更应该走出去

应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这些年,不管青训还是联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些无法扭转国家队战绩每况愈下,从“冲出亚洲”沦落为“亚洲三流”的趋势。

里皮、卡马乔、埃里克森来了,中国足球请进来的是世界最好的教练。但“请进来”成功,“走出去”却慢了一拍。

“我们可以派一批年轻、懂外语的教练出国培训4~6年,完整地学习先进足球理念,系统地学习冬训、夏训、准备期、康复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要派一些青少年出去,融入先进足球氛围。两条腿走路,可能会提升得更快一些。”古广明说。他认为,派孩子出国求学,规划要更加细致一些,“健力宝的经验告诉我们,整支队伍出去并不能真正融入当地的足球氛围。孩子们要深入俱乐部,跟人家的青少年一起,才能真正体会到青训模式。10~13岁之间的孩子接受能力最强,生活也可以自理,比较适合送出去。一支队伍放2~3个孩子,给他语言、技术、意识等压力,逼着他们融入、成长,在外面呆3~4年,就可以融入当地的足球环境。”

另外,古广明特别强调青少年培训数据库的建立。“我接触过西班牙的一家软件公司,很多外国教练在用他们的技术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对孩子进行评估。看走眼的、大器晚成的球员只是少数。”古广明说,“德国人从球员一开始就建立数据库,跟踪观察,工作做得很细致。”

过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通过基础训练激发青少年踢球的热情,加强基本功和意识,这对球员的成长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在黄埔区推广足球运动进校园、进社区,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孩子们踢球、读书两不误,运动成绩好还可以直升重点中学,家长也很支持我们。”古广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古广坚告诉记者,在黄埔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区少年足球队从无到有,如今已有球员入选国少队,将出国留学,“足球青训基础扎实,广州乃至中国足球就有了希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注册、流动、管理的体制尚未做到与时俱进,如何打破这种壁垒,是值得相关部门思考和推进改革的课题。

(责编:杨磊、张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