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晚,2013年莫斯科田径世锦赛落下帷幕。中国军团最终以1银3铜的平淡成绩收官。在全运会年,中国军团在国际大赛上的整体发挥往往会打折扣——游泳世锦赛除了孙杨外缺乏亮点,男篮亚锦赛中国队跌入低谷。全运会真的应该重于国际大赛,全运会难道会拖累中国军团在世锦赛上的金牌指标?
三大赛事 同时遇冷
本次田径世锦赛,中国队唯一的惊喜,无疑是亚洲百米新“飞人”张培萌,但也仅此而已。其他选手表现令人失望:男子110米栏被寄予厚望的谢文骏和江帆预赛即遭淘汰;男子跳高、跳远、三级跳远虽都有选手晋级决赛,但相距最佳成绩甚远;曾辉煌一时的女子马拉松,成绩最好的丁常琴也仅获得第19名;女子铁饼赛场,全国冠军谭健只拿到第六名。
其实,出征田径世锦赛的这支队伍以新人居多,很多人甚至没有达到世锦赛B标。小将太嫩,老将则是留力全运会,谁也不肯提早暴露目标、消耗体力。诸如达到B标的史冬鹏,卫冕冠军李艳凤等,都没有前往莫斯科。
游泳世锦赛的情况和田径世锦赛有共同之处,中国游泳队大力缩减参赛规模。除了急于证明自己的孙杨发挥出色外,包括女子水球等成绩一般,叶诗文等名将也发挥失常。中国花游队则只派出3名队员参加世锦赛的个人和双人比赛,放弃了参加集体项目。
男篮亚锦赛更让人无奈,中国男篮输给中华台北,“震撼效应”不亚于国足1比5输给泰国队。除了技战术和排兵布阵,比赛中最被舆论诟病的,其实是队员们糟糕的精神状态。有舆论认为,有些缺乏责任心的队员惧怕在国际大赛中受伤,影响到代表省市征战全运会的名次和奖金。
全运影响 不可否认
田径、游泳和篮球,中国军团在三个项目的国际大赛出现滑坡,固然各有各的烦恼,但全运会影响国际大赛,却也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田径世锦赛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就承认:“今年中国军团整体水平不如去年奥运会,有多方面原因,全运会也是其中之一。”史冬鹏和李艳凤的缺席,就有圈内人士爆料,是因为成绩不足以冲金夺牌所作出的选择。而在本届世锦赛上为中国竞走军团收获唯一一枚银牌的奥运冠军陈定,也被认为是“因祸得福”——为保证8月世锦赛全员出战,本该于9月初进行的全运会竞走比赛特意修改赛程提前至今年5月,而陈定恰恰因伤没有参加全运会的角逐。
又如游泳世锦赛,“地方队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帮助国家队在奥运会取得佳绩,现在地方队需要完成全运会任务,国家队不能不支持。”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花游部主任俞丽说。
国内练兵 一致对外
从赛事的含金量和地位而言,国际大赛显然要重于全国比赛。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教练、运动员会更看重全运会?激励机制的差别,导致了全运会更被选手和教练看重。
本次游泳世锦赛,一位长年跟随中国队的资深记者就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教练、运动员能通过世锦赛获得多少奖励?又能从全运会获得多少奖励?二者的差距实在悬殊。”据悉,田径选手张培萌拿着4000元的工资,破全国纪录要特批才能拿到2万元的奖金,这显然不能与全运会的奖励相比。一枚全运会的金牌,各省市的平均奖励水准在20万元左右。
举办全运会的初衷,是真实地展现各地方省市的运动水平,以此考察各地的体育发展情况。国内练兵的目的,还是一致对外,全运会应该成为挖掘优秀队员的平台,增强国家队的整体实力。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原来就存在中央和地方的冲突,中央要组团参加奥运会,而地方要备战全运会。只有通过改革现有全运会的评价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解决现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