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网球

李娜11年前退役因拒绝禁药?或是翻译惹的祸

王彦

2013年08月28日11:55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李娜11年前退役因拒绝禁药?

李娜一度退役,这是11年前的陈年往事。昨天有媒体报道:因为主教练强迫她违背医嘱,服用类固醇药物,使她药物过敏,虚弱不堪。一个英文单词“steroid”(类固醇),引发关于11年前的真相大起底。

究竟李娜有没有被迫服禁药?疑问起于近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杂志的专访《李娜,中国网球的叛逆者》。撰写该篇专访的记者称:“信息源自李娜的自传。”但翻开李娜自传《独自上场》的相关章节,文中并未提及“类固醇”,只有“激素”。一般而言,类固醇属于激素的一种,用于促进肌肉生长和增强肌肉爆发力,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列为禁药。但激素并不一定特指类固醇。按专访作者的说法,他把“激素类药物”译作“steroid”,而该单词在《朗文英汉双解大辞典》中被精确译为“类固醇”,而并非“激素”的译文“hormone”。一次由中译英再到英译中的转换,或是引发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这篇专访出自布鲁克·拉尔默,作为该报驻华记者,拉尔默多次撰写有关李娜的报道。他在电话里承认:“这段关于退役的内容并非李娜最新的直接引语,而是源于自传,在那里,对此有更详尽的叙述。”

记者随后在《独自上场》中找到相关文字:“2002年亚运会前,由于长久的压力和心情抑郁,我的生理期忽然开始紊乱。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这问题有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吃有激素的药,但我对这种药过敏,队医也束手无策了。那是在2002年5月和6月的北京,我们正为釜山亚运会备战,网管中心从外面请了医生来给我看病,医生说:‘她的身体状况真的不理想。’但当时的领导为了让我去打亚运会,表示‘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这话听得我毛骨悚然,第一反应是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我妈妈爱女心切,一听这情况,马上说:‘我们不打了,身体是一辈子的。’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妈妈话语里透出的坚定。那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千斤重担卸了下来,满心都是回家的冲动。”

如果自传便是事实,那么这场关于李娜是否被逼服用违禁药物的讨论似可终结。但若自传等于事实的全部,那么无论自传中的“激素”该被翻译成“hormone”还是“steroid”,是否该逼运动员服用普通药物,这是中国体育面对的又一道新课题。

(责编:实习生 牟鑫馨、张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