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在24日开幕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透露,在2012年,共有6312944人次的上海市民参加了上海市举办的首届市民运动会。
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发言环节,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作了名为“以民生为根本创办市民运动会,努力推进上海体育创新转型发展”的报告。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在举办市民运动会的成功经验。
据李毓毅介绍,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于2012年6月10日开幕,11月16日闭幕,历时160天,共设50个大项,2399个小项,举办各类各级赛事活动3812场,最终有102个代表团6312944人次参与。
“2010年,上海市第14届市运会办得很成功,但仅2万余人参加,市民觉得不满足。经过调研,市体育局根据广大市民的需求,决定在保留市运会的同时,创办一个市民都能参与的‘草根’运动会。2011年底,市体育局向市政府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准。由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和市体育总会作为市民运动会的主办单位,每4年举办一届,每隔两年与市运会交错举办。”李毓毅介绍了市民运动会产生的经过。
李毓毅说,市民运动会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在市民的概念上不设条件。包括外国人、进城务工人员,甚至是来上海短暂工作、学习的人士都可以参加。二是具体设项上不求正规。所有设置的小项都要求降低门槛,亲民便民,快乐参与。三是不设金牌榜,改设排行榜。四是奖励形式创新,鼓励市民健身。组委会对获得成绩的市民发放免费的2013年健身卡,此卡可在本年度内全市71家体育场馆健身。50个大项、2399个小项名次获得者的名字全部刊登在上海报刊上,激发了市民的荣誉感。
在谈到自己对市民运动会的体会时,李毓毅坦承,市民的热情超越了组织者之前的预期:“预料之中的是我们原先的创意和设计,我们想做的一些事情,都基本实现了。预料之外就是,市民运动会的同城效应和社会反响之强烈出乎我们所想。一时间,在上海市民中,市民运动会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在李毓毅看来,市民运动会践行了城市的体育民生、放大了体育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也拓展了社会的公共资源。
“比如,以往每到夏天都会有市民投诉游泳场所收费太贵,这次我们在每个公共游泳场所开辟游泳达标专用道,市民可以免费来参加达标活动,参与积极性很高,矛盾也少了。”李毓毅在发言中提到,在提升市民身体素质的同时,体育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种自觉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市民说,‘世博会让我们认识了世界,市民运动会让我们认识了自己。’”(记者郑直 王镜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