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出来一个星期了。在QQ和微信里面,经常有朋友留言,很想了解我在索契的生活。今天开始,我就向亲们汇报一二。
今天先说说冬奥会的住。半年前,在我的采访申请获批两个月之后,组委会就发来邮件,催促我赶紧在媒体村订房。邮件称,采访冬奥会的媒体众多,房间紧张,如果不尽早预订并交纳全款,恐怕无法保证我在冬奥会期间的住宿。
在组委会的“威吓”之下,我早早地就将全部住宿款打了过去。打款的时候,心里一直发毛,不知道这笔钱是否能顺利入账。打款之后约一周,我就开始给组委会发邮件,询问汇款的情况。然而这个时候,组委会已经不再像催款时那么积极,直到一个月之后,他们才回了一封邮件,告诉我“汇款没收到”。
这封邮件让我惊出一身冷汗,要知道,3000美元对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啊!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银行追查,银行的工作人员认真地帮我查了汇款去向,明确地告诉我,款已经汇到俄罗斯的银行,有可能是俄罗斯银行没有把钱转到组委会的账上。
无奈,我只好再发邮件,请组委会继续查收我的汇款,这一次,又是过了一个月,终于收到确认邮件:我的款到账了。等到了索契,我在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却发现,不提前打款根本没关系,很多记者现场刷卡付款。
这次冬奥会,不管是运动员村还是媒体村,住宿设施都成了吐槽的对象。特别是我们所住的媒体村,或许是因为抢工期,留下了很多瑕疵。酒店服务也很不到位,我所住的酒店至今没有换过一条毛巾。不过话说回来,对我们这些前来采访冬奥会的记者而言,住宿要求不高,只是一张床、一根网线、一顿早餐以及一个干净的卫生间而已。然而,就连这么简单的要求有时候也很难满足:我们房间的网络已经断了五天了,还没有修复。
住宿条件虽然比较差,但好在住的是媒体村酒店,离主新闻中心和赛场都不算远,而且每天有很多班车往来于主新闻中心,出行非常方便。所以房间没有网络也没关系,反正每天深更半夜回来睡个觉,第二天一早又赶往新闻中心了。到后来,我干脆连电脑相机也都存放在主新闻中心的柜子里,不带回来了。这一点,让住在索契市区的同行们羡慕不已,他们因为没有预订媒体村酒店,只能每天火车、汽车的在途中奔波,冬奥会所在的阿德勒地区属于市郊,离索契市区还有30公里,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将近4小时。前天,吉林一位同行和我一起上山采访,结束回到山下的主新闻中心时,已经是当地时间凌晨1点了,这位老兄只好在新闻中心的沙发上将就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