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圣保罗11月7日体育专电(记者姬烨 王正润)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向来被视为商业运作成功的典范,然而,庞大的F1帝国如今也正在拉响财政危机的警报。
在7日的巴西圣保罗英特拉格斯赛道,已经提前包揽车队总冠军的梅赛德斯车队又一次出尽风头,在前两次练习赛中包揽前两名。而与此同时,在距离圣保罗6000多英里的英国,小车队玛鲁西亚却因为没钱维持运营而宣告解散。在7日中午一个感人至深的告别会后,玛鲁西亚的员工被告知,“公司的联合管理者已经终止了玛鲁西亚车队的业务,同时公司员工也将失业”。
其实,玛鲁西亚车队在上月就因为财政入不敷出而进入托管状态,无独有偶,另一支小车队卡特汉姆也在上月因同样问题而进入托管状态。这两支车队缺席了上周末的美国站和本周末的巴西站。如今,玛鲁西亚车队已经终止业务,而卡特汉姆也很难在收官战阿布扎比站之前找到新的投资人。今年总共11支F1车队,在经过一个赛季的烧钱之后,可能最终只有9支车队能挺过来。
在上周末,索伯、路特斯和印度力量三支中下游车队也因为不满F1收入分配不均而一度威胁要在美国站罢赛,最终随着F1第一大股东CVC Capital Partnership的负责人出面协调,这三队才决定参赛。
在听闻玛鲁西亚车队解散的消息后,同样陷入财政困局的索伯车队经理卡滕伯恩用“震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F1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但我们却不能让全部11支车都活下来。对于F1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我们正在自毁形象。”
让中小车队难以维系的原因有很多,但在众多资深人士看来,F1收入分配不均和运营成本飙升无疑是最主要的两大原因。
F1是一项非常赚钱的赛事,在2011年,它产生了15亿美元的收入,主要来自赛事推销商、电视转播商以及广告。两年前,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顿与各支车队签订新协议,宣布将F1税前收入的63%分给车队,这对于过去只分给车队50%的旧方案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分红有些依据过去几个赛季的表现,有些则依据车队的资历和影响力。这样一来,在F1历史上最成功的法拉利车队成了特别受益者,而近几年崛起的红牛车队,以及传统劲旅迈凯轮、梅赛德斯和威廉姆斯车队也从中受益。相较而言,F1的新军在分红规则面前很难受益。这种被中小车队称为“不可持续”的分红法则,让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如今中小车队无不希望分红可以向他们倾斜。但红牛车队老板霍纳则认为,车队是来这里竞赛的,不是来资助小车队的,他不赞成削减大车队的分红比例。而梅赛德斯老板沃尔夫则称,稳住大车队的分红法则无可厚非,但也应顾及中小球队的利益。有报道称,中小车队希望在本周末的巴西站比赛期间得到新的分配方案,不然就将在收官战罢赛,这又成了摆在埃克莱斯顿面前的难题。
与此同时,参加F1的成本也呈井喷式增长。本赛季由1.6升V6涡轮增压引擎替代了此前的2.4升V8自然吸气引擎,这一技术变革让各队单在引擎方面的花销就增长了1500万美元;整个赛季下来,大车队的运转成本约为3.2亿美元,而像玛鲁西亚和卡特汉姆这样的小车队也要1.2亿美元。
如何避免车队间疯狂烧钱的“军备竞赛”?设立“预算帽”或许是最佳方案。F1赞助商、车队和车手的法律顾问安东尼曾直言,只有在“预算帽”下,F1赛事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非机器与机器的对战。
然而,事实却证明,设立“预算帽”绝非易事。2009年,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F1曾试图设置花销上限,但大多数车队却并不买账,最终不了了之。2010年,F1采取了折中方案,对特定方面进行资金限制,但后来证明同样收效甚微。玛鲁西亚和卡特汉姆都是在2010年进入F1,本期待着“预算帽”可以让他们获得生存的资本,但从未实施的“预算帽”还是忽悠了他们。
随着众多中小车队退出或者入不敷出,F1在未来是否会成为几支大车队的独角戏?此前曾有人提议,大车队应该拥有三辆参赛车,但多一辆车,成本就会飙升,届时大车队还能否承受还不得而知。由此看来,如何平衡车队间的利益,是F1未来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