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广马三年,快步跑向国际顶级赛

孙嘉晖 谢泽楷 许蓓

2014年11月24日08:56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广马三年,快步跑向国际顶级赛

  美国队长、超人、蜘蛛侠都来参加广马,蝙蝠侠还一下来了好几位。

  广马三年,一切都在进步。本报记者 高鹤涛、邵权达 摄

  广马三年,一切都在进步。本报记者 高鹤涛、邵权达 摄

  广马三年,一切都在进步。本报记者 高鹤涛、邵权达 摄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孙嘉晖

  广马三年,变化太多,进步太大,以至于众多参赛经验丰富的选手面对记者抛出的“改进建议”,均表示“一切很好”。广马三年,已经猛追国际顶级赛。

  昨天,2014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圆满落幕。从艰难创办到探路前行,再到打响品牌,广马用3年的时间达到了一些国内马拉松赛事用很多年才达到的高度,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广州速度”。

  当然,和有着上百年历史积淀的波士顿马拉松相比,3岁广马还有如一个婴孩,需要在政府、赞助商和广大跑者的扶持下健康成长。要打造国际顶级马拉松赛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从大赛的成功举行,可以看到广马的未来。

  看 趋势

  规模扩容迫在眉睫

  北京马拉松今年取消了迷你马拉松,只设置全马和半马,按照原计划,3万个参赛名额中全马限报2.6万名,半马限报4000名。一位国内马拉松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北马的报名情况是,2.6万个全马名额并未报满,只有约2.2万名;半马则报名爆满,后来组委会不得不临时调整配额,压缩了全马的名额,转为半马。”

  换言之,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北马,跑全马的市场人数上限也就是2万多人。这也反映出,国内马拉松运动还处于发展期,远未到人们乐观地认为可以轻松达到3万名全马选手参赛的高度。

  这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广马经过3年的发展,如果为全马和半马预留3万名额,也就是往上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并非遥不可及。也就是说,今年预报名的5万人当中,有将近半数是报名全马或半马的,广马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强的。

  今年广马外地选手的比例从去年的15.6%猛增到38%,官方资料显示,内地非广州地区(不包括港澳台)的参赛选手中,最多的来自深圳(659人),其次是佛山(517人)、北京(421人)、东莞(209人)和上海(176人);港、澳、台地区参赛选手的人数分别为788人、123人和79人。此外,在今年参赛的外籍选手中,日本人107名是最多的,其次是美国选手21人、加拿大选手12人,广州马拉松正朝着国际化的趋势迈进。

  正是基于上述数据,广马组委会决定明年扩容至3万人参赛,未来扩容至4~5万人的空间也是存在的,前提是,赛道容量足够应对,赛事对城市交通、民生的影响要降至最低。

  看 进步

  其他比赛无法做到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张永良表示,为什么有“北上广”的说法,而不是其他城市,由此可见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拿广州马拉松和北京、上海相比是不公平的,因为广马刚刚举办3年,但是广马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一点其他马拉松赛都无法做到。”他说。

  “广马三年,服务越来越贴心,特别是补水站,简单、实用、节约。”全马选手张武告诉记者,和两年前的首届比赛相比,广马在细节服务上有较大改善。

  记者在迷你马拉松终点天河体育中心南门广场看到,由官方赞助商可口可乐提供的“水动乐”和“纯悦”无限量向参赛选手免费供应,获得了广泛点赞。可口可乐在赛道沿途设立了多处补水点,“水动乐支持广马,希望大家快乐动起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口可乐人士称,他们还组织了350多人的水动乐方阵参加比赛,成为赛场上的一道景观。

  广马组委会在赛事服务方面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加强对医疗点和饮水站的监管,特别是在赛前做好医疗药物、现场急救设施、饮料数量和水杯数量等的清点工作,一旦发现药物、供水不足,立即启动支援工作;二是加强各医疗点、饮水站之间的信息互通、联络工作,特别在各饮水饮料站(每隔2.5公里)增设自行车作为中转工具,方便各饮水饮料站之间的沟通,确保大赛的医疗保障、竞赛组织工作落到实处。

  看 影响

  放眼国际定位高远

  虽然广马的名称没有“国际”二字,但谁也不能否认,众多国际选手的参与令这项赛事日趋国际化。作为国际性体育赛事,广马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案是:参赛体验。用一句国际流行语说,就是让选手们“很享受比赛”。这其中就涉及一些细节,比如赛道的设置、设施的完善、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关照,补给、医疗、救护等服务要与国际接轨。

  广东省工伤医院康复中心物理治疗科医师张强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3年为广马提供志愿者服务了,他认为,国际大赛对赛后康复都会非常重视,服务也相当到位,这是一项赛事赢得口碑的一个关键点。“广马三年,选手的康复意识明显提升,第一年的时候我们拉选手过来还要进行宣教,今年他们会主动排队来要求牵拉、按摩。”张强介绍。

  深圳著名登山家刘永忠曾多次登顶8000米以上高峰,“今年是我第3次参加广马,前年我跑了半马,去年是全马。”刘永忠说,“广马三年来变化很大,开始经验不足,现在供水、安全保障、医疗救护、志愿者配置都有大幅提升。”

  刘永忠建议,广马未来参赛人数超过3万的话,可以向香港马拉松学习,考虑分批出发,“香港马拉松分批出发,即便是在尖沙咀、弥敦道这样路线很窄的闹市区,也不存在堵塞的问题。”

  广马还需加强推广力度,吸引更多外籍选手参赛。以美国夏威夷马拉松为例,每年参赛人数约3万人,其中接近半数来自日本,这项比赛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上亿美元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讲,广马不但可以倡导全民健身、打造城市名片,还可以为城市旅游、酒店、交通、餐饮等行业谋求实实在在的福利。

  看 魅力

  广马三年超乎想象

  今年广马吸引了众多民间马拉松高手甚至“狂人”参赛,著名“马友”、职业经理人邓超就是其中之一,他以“兔子”身份领跑,按计划用4小时左右完赛,马拉松中的“兔子”是指赛事为提高成绩而邀请的高水平陪练选手。

  “我是家兔,不是野兔。”邓超笑着说,“就是为普通跑友领跑,不能和非洲高手单挑。”不过,许多非洲高手一年只跑3~4项马拉松赛,在邓超面前简直弱爆了,邓超今年完成了包括朝鲜半岛三八线在内的海内外共22项马拉松赛,精力之充沛、热情之高涨令人咋舌。

  “广马的发展思路是对的,赛事组织非常成功,3年来进步很大。”作为一名广州市民,邓超感慨“广马三年之功超乎想象”。“举办一项马拉松赛的成功与否,是对政府治理水平、执政自信与技巧的考验,这直接反映出城市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他认为,“不要把马拉松当成简单的民间体育活动,这是事关国际知名度、吸引力的大事。广马不能是一座城市的自娱自乐,要把这项源自2500年前古代雅典的文明与岭南文化对接,这是宜商、宜友、宜游的超级平台。”

  他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鸣枪起跑时间为8时05分,与通知的8时整有出入;竞赛物品发放可以采取更开放的心态和方式;深耕马拉松文化与广府文化、岭南文化有机融合,办具有国际范和岭南特色的马拉松赛。

  本报问卷调查“广马是否需要迷你马拉松”

  全马高手呼吁:留住迷马

  ■ 本报记者 孙嘉晖 谢泽楷

  2014年,有着34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完成“升级”,取消了迷你马拉松,打造专注全马和半马的专业马拉松赛事。

  今年,广州马拉松进入第3年,开始为赛事“升级”做准备,明年赛事将扩容至3万人参赛,未来也可能会取消迷你马拉松,走专业化路线。消息一出,在广州马拉松跑友圈里引发巨大反响。本报记者就此展开问卷调查,包括全马、半马和迷你马拉松项目在内的20名选手表达了压倒性的意见:请留住迷马。

  问卷:

  1.北马取消迷马,你觉得广马是否要保留迷马?

  18人赞成,1人无所谓,1人反对

  2.取消或保留迷马的理由?

  15人:大众参与彰显城市魅力;

  3人:迷马是半马、全马的基础;

  1人:取消后我会选择跑半马;

  1人:纯马拉松才有价值,专业化是赛事的方向。

  3.国际马拉松赛事如波士顿赛专注全马,如何理解?

  8人:波士顿马拉松门槛太高,一般人无法企及;

  5人:广马应该立足本土,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国际马拉松;

  2人:波士顿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基础深厚;

  2人:波士顿赛吸引全世界的跑者参与,不愁选手;

  2人:目前中国马拉松尚不具备大规模跑全马的条件;

  1人:伦敦马拉松也有迷马。

  4.明年广马扩容至3万人,你希望迷马名额有多少?

  13人:1.5万;

  6人:1万;

  1人:5000。

  20人仅一人反对保留迷马

  “半马和全马是考验体力和技术的专业项目,迷马则是大众的欢乐大party。”黄颖诗告诉记者,作为前网球选手,她参加马拉松是希望让健康多点娱乐元素,“广马可能在很多年后才会考虑取消迷马,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迷马参赛选手李茜表示:“我希望保留迷你马拉松,迷马比较多人能够参加,半马和全马参加的人会少,不够大众化。雅典马拉松也有5公里、10公里项目,很多国际马拉松赛事也有。”

  赞成保留迷你马拉松的人,代表了普罗大众的心声:重在参与,旨在健康。

  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表示,迷马是全马和半马的基础,如果取消了迷马,专业马拉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赛还可能陷入“没有完赛证明无法参赛”的死结。

  以3小时2分跑完全马的东二环(网名)则持不同意见:“长远来看,广马是要取消迷马的,保持专业性的比赛价值更高,就像一些国际知名马拉松赛事一样。”

  迷马参赛人数不宜过多

  虽然公众对迷你马拉松的支持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他们并不认为,娱乐性可以取代专业性,大家一致认为,迷马名额不宜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今年3个组别的名额设置非常好,抽签的方式也比较公平。”黄颖诗表示,“明年扩容到3万人后,迷马名额为1.2~1.5万比较好,不要超过半数,要为专业马拉松爱好者留足名额。”

  广马三年,从第1届半马和全马总共5000人到第2年增加到7000人,再到今年扩充到1万人占据半数,在不断满足马拉松爱好者的需求。明年,广马扩容至3万人,全马和半马名额肯定还会增加。

  “5公里有点不过瘾,广马也可以恢复10公里,迷你马拉松有1万人就好,5公里和10公里各5000人。”李茜说。

  而白领李先生则表示,迷马应该多一点名额,“像我们这样坐办公室的,跑不了全马,甚至半马也跑不了,有了迷马,大家就都可以玩了。”

  城市马拉松需要迷马

  马拉松是一种城市行为艺术,自然需要更多元的组成方式和文化融入进来,如果没了迷马,也许会缺少了一些风味。

  大学生小陈认为:“广马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全民运动,有个机会大家可以在一起跑步,这很好。”

  余小波认为:“广州是一座相当包容的城市,在举办马拉松赛上也希望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群,这样才能彰显广州的魅力,这是城市定位和个性决定的。”

  广东省肢残人协会派出的参赛选手张建中说,“赛事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地位和情感,大众化一点更好。像一些国际马拉松还设轮椅赛道,这样大家就不用挤在一起,又可以和谐共处。”

  专家点评

  广马激情活力冠全国

  广马赛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给本届赛事打了“90分”——“扣”掉的10分是因为王大卫希望,广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广马的这条赛道基本展现了广州的城市特色,像小蛮腰、海心沙这些地标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事实上,广马在第一年举办时,组织标准就已经很高了。”王大卫说,“与全国其他城市的马拉松赛相比,广马更让我感觉到广州这个城市的激情和活力,像北京马拉松,可能就因为赛道有诸多限制,有点太严肃了。”

  王大卫认为,目前国内的城市马拉松赛,没有必要过分追求所谓国际田联金标的身份。“像伦敦、柏林马拉松会给职业高手很多出场费,制定很高的奖金,来打造金标赛事。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位,不用在这个方面花很多钱,而且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成绩。中国田径协会要求国内的国际马拉松赛设置门槛,不必设定高额奖金,应该把更多的经费花到普通跑者的服务、保障和体验上。”他说。

  有传广州马拉松会在今后逐步取消迷你马拉松设项,而把更多的“跑马”机会留给水平更高的半马和全马选手,对此王大卫认为,这是城市马拉松赛发展的大势所趋。“很多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都像广马这样,一开始有全程、半程、10公里和迷你马拉松,让跑者有更多层次的体验。”王大卫说,“随着参与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能完成半马和全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大城市的马拉松赛可能会关注更长距离的设项,迷你马拉松和10公里项目可以放到社区、绿道、公园更经常地举行,一年一次的赛事可以让跑步者的代表人物、坚持常年锻炼的人来参与。”

(责编:杨磊、胡雪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