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擊鼓傳花
危機此刻炸響
平心而論,中國隊輸掉這場球,不代表實力已被中華台北隊超過,但在亞洲無優勢可言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男籃需要重新定位自己,更需要找到重建的正確路徑。
2009年亞錦賽決賽輸給伊朗隊,2011年亞錦賽決賽1分險勝約旦隊,兩次都是主場,尚且如此跌跌撞撞﹔去年倫敦奧運會一路慘敗墊底。過去這個奧運周期裡,中國男籃的戰績已乏善可陳,問題卻在層層累積,擊鼓傳花到了這屆亞錦賽,到了這個暗淡無光的夜晚,終於炸開。
中國男籃從2005年開始聘請外教,來自NBA的哈裡斯,來自立陶宛的尤納斯,來自美國的鄧華德,一直到今天來自希臘的揚納基斯,這個名單能看得出洋帥們風格與思路的迥異(以鄧華德尤甚),卻看不出中國隊究竟想要追趕世界籃球的什麼潮流。這有點像成語“邯鄲學步”,中國隊就處在“過去走路不好,現在不好走路”的尷尬之中。
過去這個奧運周期為戰績苦苦維持,於是顧不得著眼未來的新老交替。現在用慘敗去換代,老將黯然告別,這是當初決策時畏首畏尾的懲罰,也是違背競技體育規律的懲罰。
還有另一種尷尬,蘊含著更復雜的規律有待探索。中華台北隊有5名球員在CBA聯賽中效力——這場勝利后大概有更多球員會出現在下賽季CBA賽場上,而CBA聯賽卻難以為國家隊帶來一名稱職的本土后衛。俱樂部的利益、聯賽的利益、國家隊的利益,當中國籃球的利益更為多元、更為糾結時,急功近利的心態和做法出現在各個層面之中。這場慘敗“創造”了一個重新梳理發展思路和體系的機會,中國籃球不缺底蘊,也沒有失去元氣,但是,這樣的“機會”,難道要讓它再次出現嗎?
(《人民日報》2013年08月10日 07 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