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

全運會如火如荼 全民健身怎樣唱好主角

秦東穎

2013年09月03日09:07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民健身怎樣唱好主角
 
 


  與以往不同,本屆全運會開幕式的點火環節,由普通老百姓代替了體育明星。3名遼寧籍社會先進人物——學雷鋒標兵郭明義、神十航天員張曉光和“蛟龍號”深潛英雄劉開周手持火炬,將火種交給12名普通的少年兒童,寓意中國體育的未來屬於普通老百姓和孩子們。從“全民健身,共享全運”的口號,到開幕式上老百姓日常鍛煉項目的展示,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全運會不但是專業運動員的盛會,也是老百姓的“健身大派對”。

  全民健身怎樣唱好主角?記者與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質研究與健康指導中心主任劉欣聊起了這個話題。

  全民回歸賦予新意

  記者:1952年,毛主席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首屆全運會在北京開幕。當時《解放日報》就特辟全運專版,其中有一些典型的群眾體育報道,比如“農村遍開體育花”。閉幕式時,《解放日報》特別發表社論:“進一步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從前三屆的全運會報道來看,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幾乎是同等重要的地位,您認為本屆全運會提出的“全民健身,共享全運”是否可以看作是種回歸?

  劉欣:我認為本屆全運會並不是簡單的回歸,是有新意的。我們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已不同於以往,老百姓的健身熱情,肯定比十年或者二十年前要高,他們不但希望通過鍛煉獲得健康,還有精神上的需求和滿足。最典型的是廣場舞,不管你走到哪個城市,都能看到廣場舞。口號的改變,意味著普通群眾不再是全運會的旁觀者,而是各項健身與文化活動的參與者。

  記者:讓全民健身展示走上全運會開幕式舞台,有什麼象征意味?

  劉欣:1995年,國務院發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當時已經有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兩個戰略共同發展的意識。但十多年來,我們還是競技體育多一點,老百姓健身弱一點。這與體育的行政體制有一定關系。競技體育有三級訓練網,層層相扣﹔而全民健身還缺乏自上而下的完善架構。政府有投入,但向下延伸的力度不夠,不如競技體育的落腳點那麼實。本屆全運會利用一個全國性的大舞台,發出了明確的信號:政府將在新形勢下,從體育發展本身出發,探索公共體育服務,讓老百姓回歸到體育運動中。

  全民健身得接地氣

  記者:您怎樣看待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的辯証關系,以及我們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轉型?

  劉欣:北京奧運會后,我們國家有了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轉型的方向。其實,競技體育全民健身並不矛盾。上世紀五十年,乒乓成為國球,最早為中國拿到世界冠軍。當時全國打乒乓的人很多,很多專業運動員就是從基層群眾體育中走出來的。一項運動群眾基礎有了,對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肯定是有幫助的。

  記者:最近幾年,全國在全民健身上投入增多了,上海去年還首次舉辦了市民運動會,你怎樣看待這種發展?

  劉欣:從全民健身的發展上來說,沿海地區做得比較好,這與經濟發展有關。從歷次的調查來看,經濟發達地區體育彩票賣得好,用於全民健身建設的公益金投入也多。但城市越發達,人們生活工作壓力越大,導致鍛煉時間越少。為此,2004年上海提出了“體育生活化”的概念。在探索全民健身發展上,上海有很多領先的做法,去年的首屆市民運動會就是一個例子。既是全民健身,又引入了競技性,被稱為“老百姓自己的奧運會”,參與人次達600余萬。你可以參加游泳、馬拉鬆等比賽,成績優異還能獲得達標証書。不少外省市都來上海取經,可見全民健身真正接地氣了,老百姓才會來捧場。

  協會應該沖在前頭

  記者:本屆全運會比賽結束之日,正是場館對社會開放之時。全運會能留下些什麼,我們很關注。

  劉欣:全運大戲唱罷,場館的利用有助於激發群眾的體育熱情,還有其他很多值得我們期待的。比如十二五期間的全民健身計劃明確提出,要把全民健身納入各級政府財政,民生工程需要資金保証。目前中國各省市的人均體育場地還是有欠賬的。當政府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加大后,還有經費如何使用的問題。今年上海全民健身進行“30分體育生活圈”試點,就是落實將體育作為公共服務的舉措,以保障市民的健身需求。

  記者:現在全民健身發展模式,還是以政府主導為多,您對今后發展有什麼建議?

  劉欣:全民健身是社會共同參與推動的事,政府今后應該起指導作用,而更多的是讓協會和老百姓自己唱戲。協會沖在前頭,政府購買服務,這是一種新模式。今年的上海市民體育大聯賽,由專項體育協會牽頭,就是一種嘗試。
 

(責編:實習生 張超毅、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