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全運還剩兩天榜首仍不見東道主 遼寧恐打破規律

2013年09月11日16:20    來源:成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運還剩兩天榜首仍不見東道主 遼寧恐打破規律

  2013年全運會已接近尾聲,這時大家驚奇地發現,在全運會金牌榜上,東道主遼寧代表團並未排在榜首,反而是上屆東道主山東搶了風頭。在過去四屆全運會上,東道主都佔據金牌榜首位,被大家稱為“東道主金牌榜第一鐵律”。作為中國體育大省,同時又是本屆全運會的東道主,遼寧代表團自然不會甘心當第二,賽前他們直言要拿到60枚金牌佔據榜首位置。本屆全運會,遼寧花重金請來了龐大的“雇佣軍”,在賽場上東道主也時不時地受到照顧,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可謂想盡了辦法。但截至昨天晚上,東道主遼寧代表團一共獲得了46枚金牌,暫居第2位,而山東代表團則以59枚金牌繼續高居榜首,在全運會還剩兩天的情況下,“遼老大”恐無力回天。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體育實力還算雄厚的遼寧在主場未能捍衛東道主金牌第一的定律?

  原因一

  倫敦奧運會未能打下好基礎

  1997年上海全運會,上海代表團位居金牌榜第一位﹔2001年廣東全運會,廣東代表團位居金牌榜首位﹔2005年江蘇全運會,江蘇代表團位居金牌榜首位﹔2009年山東全運會,山東代表團排名第一。遼寧是我國傳統體育大省,有“遼老大”的美譽。第5屆全運會,遼寧代表團首次躋身金牌榜三甲,第7屆全運會時更是首次佔據金牌榜頭把交椅,那屆全運會也是自1983年第5屆全運會后,唯一一次破了“東道主金牌榜第一鐵律”的全運會。有如此好的體育基礎,在山東全運會結束后,大家對遼寧在主場拿到第一並未有太多擔心。但在倫敦奧運會結束后,遼寧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為了鼓勵各省區市多為“奧運戰略”作貢獻,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就實行“奧運與全運挂鉤”的策略,奧運會金牌將滾入下一年的全運會,直接計入各省區市的全運會賬上。因此,全運會的金牌爭奪在倫敦奧運會上就已經開始了。倫敦奧運會上,遼寧籍運動員隻獲得了4枚金牌,而山東籍選手從奧運會上一共帶了11.5塊金牌進入全運會,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排名第一。僅此一項,就讓遼寧代表團在全運會上輸在了起跑線上。

  原因二

  聯合培養政策取消很受傷

  在上屆全運會上,為了支持西部大開發,體育總局提出聯合培養人才計劃。西部的運動員和東部運動隊“聯姻”,在全運會上成績各算50%,金牌各算0.5枚。4年前的山東全運會上,東道主僅在與西部聯合培養一項上就佔盡優勢,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55人聯合培養大名單中,山東與西部地區聯合培養了184名運動員,這些運動員也為山東代表團最終佔據金牌榜首位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從本屆全運會開始,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了這一政策,僅保留了各隊與解放軍代表隊之間的聯合培養政策。如此一來,遼寧就失去了依靠聯合培養獲得收益的機會。

  原因三

  花錢請的“雇佣軍”不給力

  全運會一直存在一個龐大的“轉會市場”,很多優秀運動員都被明碼標價,那些想要完成任務又沒有實力的省區市,就隻能依靠交流運動員打天下。東道主要想爭得第一,自然也就會不惜重金引進名將。

  上屆全運會上,遼寧雖然在金牌榜上位列第三,但在不少小項上有明顯的短板,體操跳水手球、棒球、短道速滑、水球、花樣游泳、馬術帆船等9個大項中的近100多個小項中並沒有遼寧選手的身影。早在5年前,遼寧省體育局就制定了《引進優秀奧運項目競技體育人才辦法》,其中規定,引進的運動員視運動水平高低可給予輸送單位20萬元至40萬元的培訓費。通過人才引進,遼寧在很多項目上彌補了空缺,並且還招入了巴特爾、郭偉陽、黃雪辰等眾多名將。

  但是這些花重金購入的“雇佣軍”似乎並不給力,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預期相比還差了不少。比如奧運冠軍郭偉陽因為傷病影響,在所參加的三個項目中均早早被淘汰出局。

  原因四

  盤外招不如往屆那麼瘋狂

  在歷屆全運會上,東道主為了保住金牌第一的位置,不惜採用盤外招。比如2005年全運馬術三項賽,北京隊以8分優勢領先江蘇隊,就在金牌即將到手時,東道主江蘇隊卻以一個莫名其妙的理由上訴,仲裁委員會稱北京隊跨越了沒有標志的障礙,最終用一紙判決取消了北京隊的比賽資格﹔在2005年全運會上,某賽艇代表隊用於參賽的賽艇,在比賽前一晚竟然被人戳了一個洞,導致比賽無法進行﹔在上屆全運柔道女子無差別級決賽中,山東選手劉霞多次疑似消極比賽卻被裁判視而不見,她最終還獲得了冠軍,整場比賽佔盡優勢的劉歡賽后怒踢廣告牌﹔在男子3000米障礙賽比賽中,銀牌選手林向前被東道主選手惡意阻擋,林向前賽后怒斥東道主不能這樣拿金牌……這些盤外招的例子舉不勝舉。

  但在本屆全運會上,雖然也出現了蔣文文、蔣婷婷指責東道主受到偏袒的事件,但總體來說那些“惡心”的盤外招其實並不多。這也許也是遼寧代表團難以登頂金牌榜的原因之一。

  東道主

  不當第一又如何?

  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必須當第一”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全運會的東道主。為了爭這個第一,最近幾屆全運會上先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怪現象,導致全運會的公信力直線下降,備受詬病,取消全運會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國家體育總局雖然在政策制定方面一直在改革,但始終沒有從根源上制止這種為了爭第一而不擇手段的不正之風。

  東道主爭第一,看似是東道主一家之事,但說到底還是反映出整個全運會充斥著功利主義的現實。全運會提倡節儉,節儉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辦賽規模上。全運會這種比拼各省區市競技體育實力的綜合性運動會,居然能夠形成繁榮的“轉會市場”,這本身就有些不可思議。不管是哪個代表團,把這些花在交流運動員身上的資金,用在當地青少年選手的培養上難道不好?“買”來的人終究不靠譜,對當地競技體育的發展也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錢花在培養自己的選手上面。

  翻看全運會的歷史,全運會也曾淳朴過,最初的幾屆比賽都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舉行,來自全國的運動員真的就是為了展現自身實力,在比賽中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全運會開始在全國各省區市間輪流舉辦,其意義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其實,東道主不當第一,真的沒啥。全運會需要在競技層面回歸淳朴的本質,那才是全運會存在的價值。

(責編:實習生 杜攀攀、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