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

全運視野

全運村這裡像家一樣:節儉務實 以人為本 民生優先

本報記者  李長雲  范佳元

2013年09月12日07:01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十二運會即將落幕。這兩天,陸續離開全運村的運動員、技術官員絡繹不絕地來到村口的石碑前拍照留念。“在這裡就像在家一樣。”“村中生活”的感言,流露出人們對全運村的一份難舍之情。

交 通

村裡提供電瓶車和自行車兩種交通工具,所有自行車全運會后,將被作為公共服務設施提供給沈陽市民

張慶鵬是遼寧男籃隊員,“環境好,服務好”是他對全運村的印象,“晚上訓練或比賽回來通常會在村裡騎自行車,調節一下疲勞的身體。”張慶鵬說的自行車全運村有1200輛——“綠色交通”是全運村的一大特點。除了醫療、電力維修等少量機動車外,村裡沒有汽車進出。全運村交通服務中心電動車調度長劉彥昌介紹說:“村裡提供電瓶車和自行車兩種交通工具,電瓶車主要幫助運動員運輸行李,運動員在村裡出行主要靠自行車或步行。”

綠色的理念不僅在全運村中體現,據了解,所有自行車全運村任務結束后,將被作為公共服務設施提供給沈陽市民。

對於運動員來說,吃飯是一件大事。“這裡的粵菜和江浙菜系都符合我的選擇”,正在嚴格控制體重的浙江游泳隊女選手葉詩文說。全運村八大菜系俱全,所有菜品5天不重樣。“非常好吃、非常豐富、非常滿意。”香港跳水隊隊員在餐廳留言簿上留下3個“非常”,這也是大多數“村民”的共同感受。比起豐富的菜品,用再生材料制作的餐具顯得有些“簡陋”,服務生每次盛的分量也顯得有些“小氣”,“餐具都是環保材料,單次量給的少些是為了提倡‘光盤’。我們要把節儉全運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細節。”餐廳負責人付柏華說。

安 保

開村以來,客服熱線滿意率100%,食品、水質等抽樣檢查合格率100%,全村無一起安全意外事故發生

入住全運村的參賽人員都有一種在家的親切感覺。江西跳水隊抵達全運村的時候已接近凌晨兩點,令領隊陳弛感動的是,志願者還站在大門外等待,“不知道他們是一直沒睡,還是半夜起床。”陳弛說。志願者的熱情趕走了沈陽初秋的微寒。據了解,全運村為每一支代表隊、每一家新聞單位都配備一位對接服務志願者,在全運村生活的這十幾天,事無巨細都可以找這位“管家”協調。

沒有絲毫馬虎的還有全運村的安保工作。楊文校是全運村安檢組的總負責人,自從8月17日進入全運村以來,楊文校甚至連躺著睡覺的時間也很有限,每天他就在安檢大樓的沙發上瞇一會兒。“安檢口24小時運轉,我就24小時工作,保証不出現任何紕漏,我真恨不得能睜著眼睛睡覺。”楊文校說。

“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對於全運會的運行來說,這句話可謂貼切。據全運村村長助理劉長青介紹,全運村8月18日開村以來,做到了“零投訴零事故”——客服熱線滿意率100%,食品、水質等抽樣檢查合格率100%,全村無一起安全意外事故發生。

規 劃

選址在沈陽渾南新區新建成的居民小區內,賽時服務兼顧賽后利用,減少一次性投資建設,不搞臨時建筑

在規劃全運村建設時,沈陽市就明確提出“打造一個節儉、務實的全運村”。按照滿足需求、標准適度,賽時服務兼顧賽后利用的原則,盡量減少一次性投資建設,不搞臨時建筑。

據此,全運村選址在沈陽渾南新區新建成的一片設施齊全的居民小區內。小區配套的超市、酒店和學校簡單裝修后,作為運動員、官員和記者的臨時餐廳﹔小區全民健身中心門前廣場成為村中臨時文化廣場﹔利用渾南新城已建成的街路以及工棚等拆除后的硬化地面作為臨時停車場。不僅滿足了所有參加全運會的運動員、技術官員和媒體記者的吃住行和日常生活所需,也不影響全運會后的使用。

“事業點燃激情、激情成就事業。”沈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兼渾南新區區委書記楊亞洲這樣概括幾年來的不懈打拼。經過3年時間的開發建設,渾南新區的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成。20公裡綜合管廊、60公裡現代有軌電車、8平方公裡綠化景觀以及80公裡街路綠化建設,處處踐行著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理念。如果說全運村濃縮了渾南新區的建設發展理念,在這裡,四面八方的運動員、技術官員和媒體記者已經能真切感受到一座新城的宜居環境。全運會即將落幕,而渾南新區的未來,正在期待中剛剛開始。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2日 15 版)

聯系本文記者

李長雲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張帆、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