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評論

中新網:規則須敬畏 底線應堅守

2013年09月12日12: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運如何"可持續發展"? 規則須敬畏 底線應堅守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 題:規則須敬畏,底線應堅守

作者 金鵬飛

十二運會的大幕今天即將落下,但關於全運的紛爭和話題卻很難隨之平息。從橄欖球賽場的消極比賽,到文婷姐妹的“哭訴”,再到遼滬男足的“默契球”……全運一如既往地“不消停”,而讓人痛心的除了問題本身外,更有在問題面前,各方對規則的漠視以及對底線的突破,這對全運會乃至中國體育的長遠發展來說,無疑值得憂慮和深思。

9月3日,在全運會橄欖球賽場上,出現了驚人又痛心的一幕。北京女隊認為裁判判罰偏頗,隊員們圍成一圈站在場地中,直到比分定格在了0-71。對於這滑稽的一幕,新華社體育部主任許基仁的評價是“沒有憤怒,隻有痛心”,“體育精神可以被漠視,體育道德可以被嘲弄,體育尊嚴則被撕成了紙屑”。

之后雖沒有再發生類似的消極比賽或罷賽現象,但東道主選手在丟金后蹲坐超過5分鐘不肯離場,蔣文文蔣婷婷姐妹拒絕出席頒獎儀式、新聞發布會,奧運冠軍蔡?摔拍離場等等,選手們用極端的方式“申冤”、“泄憤”。隨意退出、缺席,這既有違體育道德,更是對對手和觀眾的缺乏尊重。

國人往往敬畏權威而忽視規則,或者信奉“潛規則”。全運會固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並不是參與者不敬畏、不遵守規則的理由。選手們因罷賽蒙羞,數年努力付諸東流,而項目本身同樣“深受內傷”。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斌直言,這樣的舉動沒有贏家。運動員們“一吐惡氣”的快感,卻使得自己、賽會甚至運動本身都“幾敗俱傷”。

運動員無疑是賽會“風波”前台主角,然而作為主辦方,東道主也向來備受質疑。東道主遼寧代表團表示要在“干干淨淨、堂堂正正”的前提下爭第一,但文婷姐妹聲稱遭遇 “暗箱操作”,遼滬U20男足的疑似“默契球”做掉四川,東道主選手王士筑三個月前藥檢呈陽性卻神奇地出現在賽場上並奪金,這些作為“干干淨淨、堂堂正正”這八個字的注腳,似乎有些另類的“意味深長”。

全運賽場上的另一個“標靶”則是裁判。和以往一樣,十二運似乎從一開始就陷入裁判問題的泥潭,賽場上不絕於耳的抗議聲,話鋒所指,無不認為裁判是“罪魁禍首”。為了減少判罰爭議,本屆全運會特意聘請了49名外籍裁判,但爭議仍舊層出不窮,洋裁判也未能幸免。

首個比賽日,自行車冠軍任成遠的參賽資格受到質疑,這場風波更是牽出了自劍中心。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自劍中心方面為了保護任成遠,同時激勵任成遠為國效力的動力,巧妙地為其制定了—項可以保証她搭上“末班車”參加全運會的政策。

面對處在弱勢一端的運動員,管理部門、裁判甚至東道主,都屬於全運會的“權威”一方。作為規則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無疑應該率先垂范,維護規則的權威和純潔,守護來之不易的互信。一旦反之,無疑會讓整個競技體系誠信缺失、規則失范。

金牌是體育的一個衡量標准,但體育絕非隻有金牌,賽場上的規則需要運動員去遵守、敬畏,更需要“權威”們做到公平公開公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對於一屆賽會的成功與否,媒體無疑起到巨大作用,既是傳聲筒,又是聚光燈,甚至是放大鏡。媒體對於公平公正的監督有著積極意義,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認,少數媒體有失客觀的嘩眾取寵,卻有意無意中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特別是受地域性影響,當某地選手受到“迫害”時,一些地方媒體便站出來,成為“申冤”的平台。

然而,一些似是而非的“揭黑”、“挖內幕”,在滿足獵奇欲的同時,卻不僅傷害到運動員和體育本身,更讓本就置身事外的觀眾們雲裡霧裡。為了運動員、為了讀者,也為了中國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媒體亦應守好客觀、中立的底線,更多去關注賽事本身。

全運會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的確應該加以改革和完善。雖然千頭萬緒,紛繁蕪雜,但有一點必須明確——隻有參與各方共同敬畏規則,守好底線,形成合力,才能攜手創造健康、公平的環境,各方也才有可能形成良性互動,逐漸改善體壇生態的“大環境”,達成可持續發展。(完)

(責編:實習生 牟鑫馨、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