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本網原創>>人民日報海外版

  

東京奧運三個問號

本報記者  朱  凱

2013年09月25日08: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片摘自網絡

片摘自網絡

日本東京贏得2020年第32屆夏季奧運會主辦權,成為亞洲唯一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城市。這不僅是日本的自豪,也是亞洲的驕傲。

對於許多中國體育迷來說,東京無論是從時差還是空間距離來看,都對觀看奧運比賽利處多多。然而,從目前日本的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來看,東京要舉辦一屆成功精彩的奧運盛會,隱憂真不少。

1  政治干擾幾何?

就在日本因申奧成功而舉國歡騰之時,日本右翼團體卻在東京新宿的韓國人聚居區舉行反韓示威,公然打出“日韓絕交”的標語,鼓動政府“一勞永逸地解決在日韓國人的麻煩”。原本以促進世界各國和平交流、公平競爭為己任的奧運會,如今竟被日本的右翼勢力視作反韓排外的良機與借口,十分令人側目。

有觀察家嚴重擔憂,東京申奧成功一事,被日本右翼解讀為國際社會對日本右傾化進程的容忍甚至“贊許”﹔甚至有人擔心,如若日本政府繼續與右翼勢力合流,2020年東京奧運會,恐怕會淪為1936年納粹統治下柏林奧運會的翻版。

日本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王曉峰表示,對於日本外交來說,申奧成功是提升其國際形象、擴大國際影響的最直接、最容易操作的手段。然而,作秀當然可以,但日本在對中、韓等周邊國家的外交方面的立場還會繼續強硬,不會有太大改變。特別是中日兩國關系因釣魚島問題陷入僵局,雙方可回旋余地有限。王曉峰認為,申奧成功或許會使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有所顧忌,會將局面保持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至少在奧運會前會避免武裝沖突,營造一個和平無戰爭的環境。

事實上,日本成功申奧有兩個可能的發展方向,一是締造和平環境,減少刺激周邊國家敏感神經的行動,讓奧運盛事不因受到政治、軍事問題的干擾而失色﹔另一個則是乘經濟改善之機而進一步擴張軍事。如果是后者,那麼東京奧運會勢必會受到重大影響。

2  投入是否保障?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東京奧運會預算隻有33億美元,這個數據是空前的少,有一種說法是其隻相當於北京奧運的1/10。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場館等建設方面投入了近3000億日元,而新干線等交通運輸的基建方面則投入了數萬億日元。這個投資約佔當時日本GDP的10%。但是現在日本政府對此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債務超過1000萬億日元大關的現在,要政府拿出大規模的預算來投入奧運會的相關建設幾無可能。

當然,東京基礎設施已經較為完善,前期投資壓力會小很多,但這樣的預算金額估計還是太少了些。從最近幾屆奧運會來看,主辦城市預算普遍超支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雅典奧運會最初的預算是56億美元,但最終的費用鎖定在146億美元。連做足了預算的北京奧運會都超支22億美元。而最近一屆的倫敦奧運會最終花銷93億英鎊,也遠超前期24億英鎊的預算。

說到底,與當年的經濟狀態不同,2020年東京奧運會面臨的是當下羸弱的日本經濟,而不是上世紀60年代剛起步時的日本經濟。

目前,日本債務的嚴重性並不低於歐洲。2012年日本一般政府債務余額對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高達214.3%,遠高於希臘意大利,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同時,安倍晉三出任首相以來,新確定的國債發行量超過53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2012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11.2%。最新的數據顯示,日本的債務余額對GDP的比值已經超過250%。

對比當時雅典奧運會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奧運會的投入過大,而且難以對經濟產生直接的短期的拉動,才使得希臘最終步入債務危機的噩夢。從這一點上看,如果安倍將奧運會當做拉日本走出經濟泥潭的救命稻草,那麼很可能反而讓日本步了希臘的后塵。

3  核泄控制怎樣?

自2011年大海嘯發生后,核隱患始終困擾著日本。“核泄漏陰雲”讓東京在辦賽安全議題方面一直處於劣勢。整個申奧過程中,東京始終不能擺脫“核泄漏”的陰影。為消除國際奧委會委員對核污水泄漏問題的擔心,日本首相安倍9月7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25次全會上“保証”有關情況已經得到控制,不會給奧運會造成影響,他本人將為此承擔責任。

但安倍發言遭到各方質疑,日本共同社發表文章指出,目前日本政府並沒有找到徹底解決核污水泄漏問題的辦法。日方對受核污染的地下水處理失誤,導致海洋污染趨於長期化,形成了“海洋切爾諾貝利事故”。共同社19日還報道,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青山道夫前一天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科學論壇上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北側排水口每天向外海排放約600億貝克勒爾放射性物質。

日本東京都知事豬瀨直樹9月20日稱,要想完全控制核污水泄漏還需時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日本人天野之彌近日也表態稱,目前還無法判斷福島核事故是否會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產生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2020年東京究竟呈現給世人一場怎樣的奧運會,如何解決“核問題”或許才是揭開謎底的“關鍵鑰匙”。各界都將拭目以待,日本能否消除對福島事件的疑慮,能否提出利用新能源的藍。如今,安倍的承諾看似給外界開出了一味“定心丸”,但效果如何還需要用時間來回答。

聯系本文記者

朱凱
[留言][博客][微博]
(責編:張帆、楊磊)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