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足球工作,也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次本來屬於“例行公事”的就職演說,在新任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的口裡變成了一次悲壯的起航,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滋味。
在蔡振華分管中國足球工作后,他將接任足協主席一職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此番悲壯的演說,我想蔡振華的意思不是說選擇足球就是選擇犧牲,而是表明他和中國足球“綁在一起”並矢志前行的勇氣。
其實,蔡振華也不必那麼悲壯。理由很簡單:中國足球的前景未必那麼悲觀。三屆世界杯不出線、前后兩任足管中心掌門人進入大牢、一度假球黑哨橫行……如果把中國足球比喻成股市的話,它早已經“探底”了。現在,在恆大俱樂部創造中國足球的“局部牛市”之后,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足球的整體也有所回升。
當然,這並非是說蔡振華接下來將一帆風順。有人說,蔡振華可以把自己過去抓乒乓球項目的成功經驗克隆過來。其實,兩者很少有可比性。乒乓球和足球雖然都是球類項目,但是小球和大球的門道差得遠了。中國體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小球項目大多很出色,但是大球很差勁。為什麼?很簡單,大球是集體項目,其中的規律要比小球復雜很多。
找到適合中國的足球規律,這是蔡振華上任后的最大難題。肯定職業足球,和教委合作搞校園足球,注重社會力量的支持……從蔡振華上任后出的這些牌來看,他是順應市場和民意的。當然,對蔡振華來說,還有一條也很重要,那就是依法辦事。中國足球過去發生那麼多的丑事,都是因為管理上的一個“亂”字造成的。要不然,此前國家體育總局在物色足管中心主任時,也不會找政策法規司的張劍來救火。
規律和法律,也許將成為決定蔡振華未來成功與否的兩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