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索契2月19日電(記者 王鏡宇、鄒大鵬、王昊飛)自1980年首次涉足冬奧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參加冬奧會的歷程幾乎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步。參加索契冬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常務副秘書長趙英剛表示,中國冬季項目的快速發展、“北冰南展”戰略的實施,得益於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曾幾何時,冬季運動在中國的土壤僅限於東三省,南方的孩子與冰雪運動無緣,如今這已成為過去。最近幾年,短道速滑世錦賽、花樣滑冰中國杯等高水平冬季項目賽事紛紛在上海舉行,上海這座難見自然冰、雪的國際大都市已經擁有9塊大大小小的冰場,帶動了冬季項目的升溫,而廣州、南京、武漢等許多城市也有了自己的冰場。
“溫哥華冬奧會之后,冬季項目的關注度更高,群眾支持、參與和了解冬季項目的熱情提高了,這跟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是分不開的,”趙英剛說。在上海創辦了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楊揚也透露,現在很多南方城市都有做冰場的需求和想法。
趙英剛說,冰雪運動正在向西北、南方擴展,新疆、內蒙古等地都有運動員注冊參加全國重要比賽,而上海承辦大型賽事在國際上的影響很大。據他所掌握的數字,目前國內已經擁有40塊左右標准的冰球館(可承辦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比賽),速滑館有5座,各種規格不同的滑冰場加起來超過100個,這在以往是難以想像的。
場地數量的增加給基礎訓練和群眾參與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像冰球這樣過去看來昂貴奢侈的運動不再遙不可及。在2000年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上獲得亞軍的那支中國男子冰球隊隻有3支地方隊作為支撐,體力消耗巨大的隊員在地方隊時每天隻有區區11元人民幣的伙食補助。十幾年之后,據趙英剛介紹,北京的青少年冰球隊有近百支,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配齊上萬元甚至數萬元裝備、器材的孩子們在冰場上縱情馳騁。
在專業運動員方面,速滑項目的注冊人數達到了600多,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的注冊運動員也有明顯增加。
除了滑冰場之外,滑雪場的發展速度也相當驚人。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的統計,1996年全國大大小小的滑雪場隻有9個,主要集中在東北三省,每年去滑雪的為1萬人次左右。2003年,滑雪場已經遍布全國18個省市區,總數飆升至187個,每年滑雪的人數達到387萬人次。發展到今天,全國的滑雪場已經有數百個。據北京奧申委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長許寧介紹,2013年11月、12月和2014年1月這3個月,僅僅是到張家口的雪場滑雪的人數就突破了100萬人次。
滑雪場興起的背后,是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據趙英剛介紹,修一條上千米的進口索道得花上千萬元人民幣,稍微成規模的雪場投資都得超過1億元,可是民間的投資熱情依然很高。
“滑雪在過去是有些奢侈的運動,現在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很多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去參與。雪場的硬件設施、服務標准、管理水平也逐漸提高,還有很多人到異地去滑雪,這都是跟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的,”趙英剛說。
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為冬季運動的普及打下了基礎,也為運動員、教練員的培養、提高、交流創造了更加便捷的條件。在參加索契冬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壺等6支隊伍聘請了10名外教,還有不少隊伍在冬奧會開始之前在國外備戰、訓練。
“有了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運動員走出國門、在世界舞台上展現的機會也增加了。隨著國家財力的提高,對體育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我們才能夠請進來、走出去,這對我們競技成績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趙英剛說。
盡管在過去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中國跟冬季項目的傳統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趙英剛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北京和張家口申辦冬奧會的契機,中國冬季運動的“北冰南展”、冰雪項目的整體發展一定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和未來。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