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體育專題>>2014年兩會體育圓桌

學校體育何時引領中國風尚

堵力

2014年03月10日08: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學校體育何時引領中國風尚

姚明在座談會上。沈伯韓攝

金志揚在座談會上。沈伯韓攝

“我在北京高校調查,跳樓自殺的大學生沒一個是學校運動隊的。體育的重要性誰都知道,為什麼都成了老生常談,還是得不到重視?”足壇名宿金志揚向大家發問。

近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在北京交通大學召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座談會”,就學校體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對於舉辦座談會的初衷,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說得很明白:希望與在座的各位保持良性互動,以利於更深入地研究和更扎實地推進學校體育工作。

金志揚走進會場時步履輕捷,神清氣爽,發言時中氣十足,思維敏捷,觀點犀利,誰都不相信他已年過七十。當年叱?風雲的金指仍在擔任北京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足球俱樂部總教練。他用自己硬朗的身體証明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青年學生的偶像姚明也出現在會場上,他現在一邊做老板,一邊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退出籃壇后的他更顯文雅謙遜,他特意跟主持人打招呼,請金志揚和比他年長的專家先發言。

王登峰一上來的發言就引起了與會專家的注意:十八大報告裡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而教育的現代化肯定也包括體育。同時,2020年我們要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的強國行列,如果我們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沒有明顯提高,這一目標又怎麼能實現?“2050年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夢,建設者的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是必須奠定的人才基礎。”

基層體育教育為何頑疾多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淑琴來自著名的革命老區,她感覺,在貧困偏遠的臨沂農村,民風就很重視教育,也包括體育教育。臨沂有1804所中小學校,有138.76萬在校學生,500塊塑膠場地。但基層的體育工作仍然存在著薄弱環節,一是體育老師嚴重缺編,村小專業體育教師更是鮮有,因而體育課不能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如同蜻蜓點水,既教不會也教不完。而且多數基層學校過度追求升學指標,讓高中的體育課上不下去。

以她所在的學校為例,去年,學校把原來的村小發展成分校。這個校區有230個孩子,配備了塑膠跑道、足球場和相應的體育設施,基本上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但是,分校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總校派了一個體育老師走教,每周上1節體育課,由另一個非體育專業的老師上另1節體育課——兼任此職的數學老師非常辛苦,但這位老師的績效不能用體育教學的成績考核,還是要看他的數學教學,這多少會影響這個老師在體育教學上的積極性,對此,作為主管領導的張淑琴很著急,卻無能為力。

張淑琴在調研中還發現,體育教材也問題重重。出版商找到教研室,教研室安排幾位老師來編,然后校對發行。從編寫到出版,往往隻有兩個月時間,編者對課標認識不深刻,教材質量難以保障。對這樣粗制濫造的教材,沒有經過專業培養的一線老師隻能奉若神明,其教學結果也可想而知。

潘永興當過32年的體育老師,現在是當地名校——吉林省實驗中學的校長。他指出,當年全國隻有北京有幾塊塑膠跑道,而現在全國都基本普及了,從教學條件看,這是很大的進步。但現在的問題是,有了廟卻沒人念經。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作為體育出身的校長,潘永興卻不敢把特級教師的名額分給優秀體育老師,一個字:難。如此,體育教學又怎能留得住人才?

體育,身體的運動是本質所在,是痛、累並快樂著。跑1000米,總有一個困難時段,堅持下去,克服了困難,以后就能跑1500米。但現在過度強調快樂體育,結果就是把體育課當成了玩兒,身體素質又如何能提高?據潘永興說,軍隊招飛行員現在越來越難,因為視力與身體素質的普遍下降讓征兵的標准顯得“曲高和寡”了。將來誰來駕駛我們的戰機呢?

金志揚不久前帶年輕的足球隊員去陝西農村,大家都被震驚了——那裡的孩子嚴重發育不良,十幾歲的孩子看起來像六七歲的。“中國的基金會那麼多,沒有幾個是振興體育的。”

多年來,媒體一直在報道城市病,比如豆芽菜現象、小胖墩現象、男孩娘娘腔現象和近視眼現象等,但情況仍然得不到改變。據金志揚透露,中國少足球隊沒有一個孩子來自京津滬廣,“這讓我們干教育的無地自容”。就各類體格指標來說,“我們的高中生比不過日本的初中生,中國男生比不過日本女生。孩子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何談身體素質?這樣下去,怎麼實現中國夢?我們又怎麼放心讓他們掌握中國的命運?”金志揚表示。

國青少年連續10年在中日韓三國健康對比調查中墊底,成了在座專家的心頭之痛。用金志揚的話說,2007年調查的時候,中國孩子雖然多數指標墊底,但身高體重還是第一。幾年后再一調查,身高也不如日本人了,就剩下體重第一(身高不足,體重第一也未必是優點)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指出,中國人必須有危機意識,今年是甲午年,距離甲午戰爭整整120年,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人有沒有足夠的戰斗力?還會不會被人說成是“東亞病夫”?現實是,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指標與我們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完全不相匹配,僅視力水平的下降就足以令人痛心——據不完全統計,近視眼率小學畢業生為45%,初中生為55%∼60%,高中生為70%,大學生更達到80%以上。

體育教育的改變難在哪兒

金志揚以北京的體育設施為例,東城區、崇文區標准的體育場(有400米跑道)不多,且大多是100年前修建的,據說是因為地方狹小建不了,而北京卻能建70多個高爾夫球場。體育強國最重要的標准之一是體育設施,在車水馬龍的今天,能讓孩子在胡同裡、街道上踢球嗎?

以寫作中日夏令營較量出名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寫過一本書叫《拯救男孩》。他在會上尖銳地指出,現在的學校是個和男孩作對的地方,是個與孩子想動的欲望搏斗的地方。

研究表明,中小學男生最主要的四個學習優勢,第一是運動,第二動手操作,第三是使用計算機,第四是體驗。現在學校與家庭的做法是排斥運動,而決定一個人的健康有三大要素,第一是睡眠,第二是營養,第三是運動。孫雲曉對中國的中小學生做了10年的跟蹤調查,1999年有半數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學習超時,2010年已有7成學生睡眠不足、學習超時。實際上,運動發達的地區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很好,因為運動能夠激活大腦的發展。人在80歲的時候,大腦還會有很好的發展。美國有研究發現,學生的運動量大了,文化課成績反而好。所以他們經常把每天第一節課就安排成體育課。

運動是兒童社會化最重要的途徑。孫雲曉向大家講解,運動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培養最重要的途徑。什麼是運動?運動一定是講團隊合作,一定是講規則,一定是講頑強拼搏,一定是講崇尚榮譽,這些都是人格的要素。

曾經輝煌的姚老板也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年輕人,體育能鍛煉人的身體,更能鍛煉人的膽識。面對現實,面對成功失敗,面對大喜大悲,怎麼去迎接挑戰,怎麼能勝不驕敗不餒。體育是個練兵場,是體驗式教育。

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體育節目和文藝節目。姚明認為,體育和表演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體育具有真實性。電視上的節目也好,表演也好,娛樂節目給大家呈現的是最美好的東西,最美好的藝術。這是他們的規律。但體育呈現的是最真實的東西,最真實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你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你每次都面對人生的博弈。體育比賽能幫助孩子們適應未來真實的社會。職場上的選擇,每一次都不一定有保障,跟打電子游戲可不一樣,你能有三條命,死了一條還有兩條。體育和人生是一樣的,那是最古老的游戲,完全要靠自己走出來,因為體育跟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

體育項目是有規則的,任何項目都有一條邊界線,都有一個運動規則,參賽者都要遵守。這個過程就是契約精神的培養。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成熟,我們講究職業精神,職業精神就是契約精神,說到做到,哪怕這些東西可能會有些失誤。

學生賽事能否引領全民風潮

青少年體育怎麼搞,何時才能迎來中國孩子體質健康指標的反彈?專家一致認為,落實是關鍵。

鄧小平在30多年前就提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到今天,足球仍是中國人的恥辱。在金志揚看來,我們同日本的差別,是人家認真,我們不認真。日本在1978年提出振興足球,把足球引入課堂,10年超過中國,20年雄居亞洲之首。“我們也早就說了,可誰做了?我在足球界干了40多年,我就沒有開過這麼一次會,說研究研究如何落實鄧小平從娃娃抓起的指示。所以,我覺得理念要更新,對體育的認識如果不轉變,一切都是空談。”

男人沒有男子漢的樣,潘永興校長一看見有些電視台的節目就頭疼,“他們那樣的語氣體態,是什麼導向?”

潘永興的做法是,讓少年軍校開進自己的吉林實驗中學。軍校學生的嚴明紀律、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給普通學生帶來了極大的震動。而准備高考的學生學識扎實和興趣廣泛,也帶動了軍校學生。相互交融之下,學校充滿了陽剛氣和正氣,學生以進入校隊為榮,以強健的體魄為美。

幾位專家對潘校長的觀點非常贊同,因為體育隻有成為時尚,才能帶動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走進運動場。

孫雲曉在日本就發現,隻要打開電視,就能找到棒球比賽。那是一種時尚,全民都引以為豪,“在我們中國,現在愛運動的人並不受尊敬,除了姚明李娜”。

他建議,根據身體健康成長的需要,學生每天應該在學校和家裡各運動1小時。運動1小時的好處遠遠超出你的想象,聰明的父母陪著孩子運動,應該有這樣一種愛心與智慧。

怎麼才能讓中學生大學生的比賽變成全民風潮呢?

“我們應該組織有權威性、有社會影響力的校內比賽甚至校際比賽,用這種榮譽感去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姚明談到美國的經驗時說,美國的NCAA,無論在州內或州際間都很有影響力,勢頭絲毫不遜於NBA。全民對學校體育充滿了尊重和認可。“我當時在美國打比賽的時候,遇到NCAA的決賽,NBA都要停賽一天,以表示對學生比賽的致敬。”

姚明認為,中學生是最有熱情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們的活力能感染全社會,這也是學校體育對社會體育的貢獻。

王登峰司長認為,中國很大,對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現在的學校體育,差距比較大,去年下半年他們做了個調研,發現有些省市已經實現連續3年學生健康水平持續提高。不過,這些有提高的省市縣鄉大中小學,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師資充足,場地充足,經費也充足。這樣的學校經驗不可能完全照搬﹔第二類,師資場地不太充足,但體育工作做得很好﹔第三類,師資不足,場地欠缺,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因此,體育教學改革也要因地制宜。第一類要開展多元化專項化的教學,第二類要開展單一的專項化教學,第三類就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我們的宣傳重在激勵,就是要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各種典型和他們實際的做法挖掘出來,供國內的各個學校參考和借鑒。我們也希望媒體去幫助我們挖掘,實際上,這樣的典型很多,北京市就有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北京市朝陽區前年學生體質健康排名很靠后,他們花了很大的力氣,一年的時間,從靠后變成了正數第二名,這說明什麼?“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不是夢,沒有那麼難,隻要真抓實干就能做好”。

同時,體育教學需要激勵機制。王登峰指出,必須把體制健康與升學發展評價緊密聯系起來,要將學生健康水平作為評價一個地方教學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作為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標,並以此考核學校、考核校長,甚至考核地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

(責編:溫靜、張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