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滾動

“三大球”新人成群的背后(大昭評論)

2014年12月02日0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人成群的背后(大昭評論)

  新賽季排球聯賽,每每在賽后聽到主教練強調“我們這支隊伍很年輕”。年輕不是好事麼,怎麼反而有些不情願?

  河南女排場上隻有打接應的隊長王倩28歲,其余球員沒有超過20歲的,年齡最小的才16歲,一年前還是個中學生。剛從青年隊進入一線球隊,就成了征戰聯賽的主力。一名主攻身高1米95 ,兩名副攻身高分別達到1米96和1米93,絕對是國際水平了。但技術顯然沒有個子長得快,看她們慌亂之中連鎖地失誤,幾次將原本可能拿下的好局拱手讓對手撿去,連信心都輸掉了。

  類似的情況在不少隊伍中都有,程度不一,頂多是輔以外援,大量使用新人帶來的短板不那麼明顯罷了。

  年輕球員多,並非新人輩出,其實是人才斷檔。球隊中老的老,小的小,隻好痛下決心,與其拖住老將不放,莫如把新人推上前台。“三大球”這樣的集體項目,老中青相結合的陣容結構最為理想,其中的重點不是兩頭,而是中間。當打之年的“中生代”短缺,不得已而推上新人,即使不能說是拔苗助長,但接下來必是破壞循序漸進的成長規律。

  對成績的追求和名次指標壓力,影響到新人打磨基礎和積累經驗,而呼啦一下上來幾乎全是新人的陣容,更會因為沒有老將的臨場傳帶而欲速不達。中國男籃在這方面的教訓不可謂不深。

  越是一時成績不錯,越是容易忽視人才培養,中國的女排、女足都有教訓,至今還沒還清“欠賬”。

  用人之際臨頭,才發現人才儲備底子太薄,再喊從娃娃抓起,晚矣。不記取教訓,把陣痛弄成長痛,中國的男足就栽在這裡。

  對於球類集體項目來說,職業化可以通過市場運作調配人才資源,達到俱樂部球隊不同位置和類別的人才均衡。但是,以為人才培養不再重要,缺什麼都可以去買到,其實是對職業化的誤解。在人才市場上有進無出的俱樂部,很難說是一種經營,最終買到什麼球員隻能就用什麼打法的球隊必是動蕩不已。

  泱泱大國之“三大球”,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按照客觀規律培養人才的良性機制,不因一時得勢而放鬆,也不因一時低迷而急進。

(責編:林露、熊旭)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