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綜合

國際奧委會被迫走上大刀闊斧的改革之路

慈鑫

2014年12月11日08: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2022年冬奧會有可能出現中國北京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共同主辦的情形嗎?”今天下午,在“2014∼2015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滑雪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任洪國遇上了一個問題——依照國際奧委會剛剛通過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奧運會由不同國家的不同城市共同主辦,已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地時間12月9日,為期兩天的國際奧委會第127次全會特別會議在摩納哥蒙特卡洛閉幕。在這次會議上通過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拉開了現代奧運會歷史上最為劇烈的一次改革大幕。諸如,奧運會由申辦制變為邀請制,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可以由一個變為多個,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加比賽大項等。這些改革意向一旦實施,勢必將顛覆性地改變奧運會的現有賽制和規則。

因此,當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城市隻剩下北京(與張家口聯合)和阿拉木圖時,記者提出的“北京與阿拉木圖合辦”的猜測,也成為一條既符合國際奧委會新政又能讓兩個國家皆大歡喜的出路。不過,任洪國明確回應:“北京(與張家口)有能力獨自辦一屆冬奧會。”

可國際奧委會為什麼突然進行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依然令人好奇。

讓奧運會不再是“大國游戲”

國家體育總局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奧委會已經到了改革勢在必行的時候。”

2022年冬奧會申辦城市從最早的6個最終縮減至兩個,便是例証之一。去年的這個時候,還有6座城市提出申辦2022年冬奧會,但隨著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波蘭的克拉科夫、烏克蘭的利沃夫和挪威的奧斯陸先后宣布放棄申辦,最終的候選城市隻剩下中國的北京和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任海表示,2022年冬奧會隻剩下兩座申辦城市,是冬奧會吸引力大幅降低的體現,“今年的索契冬奧會,耗資高達510億美元。”任海表示,索契冬奧會如此高昂的花費,讓很多對舉辦冬奧會有興趣的城市望而卻步。其實,冰雪運動開展得好的國家很多,可為什麼這些國家都不願申辦冬奧會?這引起國際奧委會的注意。

至於夏奧會,早已淪為“大國游戲”。希臘是近20年來唯一舉辦過夏奧會的“小國”,但整個國家因為那屆奧運會負債累累,直到舉辦奧運會10年后仍未能走出經濟困境。

任海表示,基於降低奧運會花費,讓更多的中小國家有能力承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才提出一系列改革的決定,諸如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可以由一個變為多個,也允許跨國聯辦奧運會,就是為了降低奧運會主辦國家的經濟壓力﹔至於奧運會由申辦制變為邀請制,也是為了讓奧運會有更多的機會走進中小國家,隻要國際奧委會評估認為,某個國家有能力承辦奧運會,即可邀請這個國家承辦,這可以減輕中小國家在申辦奧運會上的花費,也可避免中小國家在與大國競爭奧運會舉辦權時,陷入幾乎沒有勝出機會的尷尬處境。

賦予奧運會主辦國增加奧運會比賽大項的權利,是國際奧委會改革的一大亮點。若這一政策在2008年之前實施,可能武術已經“擠”進了奧運會。任海表示,這一項政策主要也是為了增加奧運會對主辦國的吸引力,不過,增加項目也意味著要減少一些項目,所以哪些項目能夠增設進奧運會,國際奧委會還要進行評估,比如有多少國家或地區開展這個項目,項目的觀賞性、競爭性如何等。

讓年輕一代重新激發奧運熱情

但減少舉辦奧運會的花費,增加奧運會吸引力,讓奧運會不再是大國、富國的專屬,還只是此次國際奧委會進行大幅改革的原因之一。

“早在10年前,國際奧委會就在相關調查中發現,年輕一代對奧運會的關注度越來越低。”任海表示,“奧運會觀眾的年齡在增大。國際奧委會在歐洲的調查顯示,16歲以下青少年對奧運會的關注度明顯較低,奧運會的主體觀眾主要是40歲左右及以上群體。國際奧委會從2010年開始舉辦青奧會也與希望吸引青少年有關。如果奧運會的觀眾呈老齡化趨勢,可想而知,它未來發展的基礎會變得越來越不牢固。”

建立全球性的奧林匹克專門電視頻道正是國際奧委會希望擴大奧林匹克對青少年影響力的舉措,任海表示,“國際奧委會希望增加奧林匹克在奧運會賽期之外的影響力,實現奧林匹克365天的傳播。讓奧林匹克與青少年的教育結合起來,持續對青少年產生影響。”

奧運會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怎樣體現奧運會獨特的價值。

任海表示,“體育本身的價值正在‘空殼化’,奧運會的商業價值、政治價值看起來很紅火,但奧運會的‘本’與‘標’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體育的自身價值是奧運會的‘本’,商業價值、政治價值這些都是奧運會的‘標’。好在,國際奧委會這幾年的一個變化是,越來越強調社會責任。體育的這種社會責任是奧運會人文價值的重要體現。”

從這次國際奧委會的改革看,在奧運會的組織管理上,國際奧委會對參與各方的態度也有轉變,從過去對外招標,類似把奧運會當作商品,誰符合要求誰來辦,變為希望各方共同參與,共同辦好奧運會。更體現出奧運會是整個人類的一項事業。

在對運動員的管理上,也從過去要求運動員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變為提出“保護運動員”的概念,更顯人文關懷。

改革勢在必行 操作難度很大

2013年新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巴赫,在競選之際就提出了對奧運會進行改革的計劃,這也是其當選的主要原因。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賄選丑聞發生時,巴赫就是當時對奧運會申辦規則進行改革的主要策劃者。這樣一位改革派人物成為新一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實際上也體現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對奧運會必須進行改革的共識。

“現在,國際賽會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各個單項組織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頂級賽事,世界杯、世錦賽和各類商業比賽等等。奧運會面臨與其他大賽的競爭問題,國際奧委會與國際足聯、國際籃聯等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也存在競爭關系。”任海表示,國際體育賽事市場的蛋糕就這麼大,國際奧委會不主動尋求改革,未來勢必會面對越來越困難的生存境地。

國際奧委會此次《奧林匹克2020議程》涉及40條改革意向,獲得參會委員的全票通過。

“國際奧委會這次的改革決心很大。主席巴赫是擊劍運動員出身,也是很有勇氣的一個人。”任海認為國際奧委會改革走出的這一步非常重要,但改革的前景如何卻很難預料,“巴赫現在只是提出了改革意向,這些意向未來怎麼操作,可能有很多問題。”任海表示,“比如,以后是邀請城市辦奧運會。但什麼樣的城市可以成為受邀城市,界定起來也是很模糊的。再比如,奧運會以后可以不在一個城市辦,甚至是跨國辦,但奧運會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綜合性運動會,如果把它分散開,沒有了規模就削弱了影響力。奧運會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一直強調由一座城市辦,就是因為要有一個聚合、綜合的效應。奧運會有些項目如果單獨辦比賽,不會有那麼大吸引力,但所有這些項目合在一塊兒辦比賽,那產生的影響就不一樣了,正所謂1+1>2。還有些奧運會項目,如果單獨辦比賽,影響力和觀賞性不如這些項目的單項世界大賽,比如足球籃球,那麼,如果奧運會的這些項目分散開來舉辦,又如何與單項世界大賽競爭呢?奧運會必須保持一定的規模,但又不能規模太大,這種度怎麼掌握,操作起來難度也很大。” 

(責編:溫靜、楊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