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体育专题

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谈青海体育发展与建设(文字实录)

2013年01月16日11:22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主持人:在2012中国品牌节庆综合类评选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位列榜首,荣膺最负盛名国际体育赛事活动。请您谈谈获得这个奖有什么感受?

冯建平:环湖赛经过11年的打造,今年7月份是第十二届了,在青海这么一个边远、落后的地区,应该说打造这么一个品牌赛事百感交集,走过了11年的历程。我觉得环湖赛在全省人民、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中央媒体、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觉得对宣传青海、拉动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大家知道青海比较落后,一说青海好像是青岛,现在一说青海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赛事。前几天《中国体育报》登了,现在马拉松如火如荼的起来了,谈到自行车就是2012年环湖赛以后,我们现在的自行车赛事非常多,我们帮助海南岛办了环岛赛,北京在前年的时候也办了一个很高级别的自行车赛事。我觉得自行车作为一个低碳生活的标志,作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当时省府省政府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作为青海人来说,我觉得落后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由于经济文化和东部差距太大,缺乏自信,这种赛事给我们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开放的意识,所以我觉得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长远的。

主持人:今年7月环湖赛就要办第十二届了,12年一个轮回,您能不能说说这届比起以往十一届来说会有哪些亮点?

冯建平:去年我们走到了宁夏,到了中卫,今年准备把赛事延长到银川。这个赛事去年是1860公里,今年的骑行距离要突破2000公里。环法赛是3-4千公里,达不到一定的赛段,赛事的影响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不是三千四千的就不是世界级赛事了,但是我们赛事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宣传西部、宣布青海。我们去年到甘肃、宁夏,受到各族人民的热情欢迎。

主持人:大家都非常能接受,非常认可这项赛事。

冯建平:我觉得今年应该突破2000公里,环湖赛到多少公里合适,我觉得2500多公里,不到3000公里是最合适的距离。青海省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是3千米,我们很多骑行都是在3400米,头几届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运动员在3400米一骑就是200公里,后来运动员适应这个高度了,在生理极限上也是一种挑战和尝试。

原来大家都感觉太高的海拔是不能骑自行车的,但是我们平均三千米的海拔也骑了,因为海拔高度不可能骑到3-4千,因为总是有极限的。第二,骑得太高了运动员是有抱怨情绪的。去年一下了甘肃宁夏之后,当时是几百米,运动员感觉没有难度,他觉得难度越高越好。体育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所以这也是一种挑战极限。所以今年一是要增加距离,我们希望整个骑行距离达到2000公里,我们初步定的是2000过一点。

二是队伍水平要提高。现在想参加赛事的队伍有很多,不像原来还需要邀请,现在赛事一结束就会有队伍来报名,我们会从中挑选合适的队伍。

另外是奖金,从第一届办的时候是不到20万美金,第十届的时候增加到60万美金,我们想今年增加到70万美金,这在世界同类的比赛中是最高的。因为奖金额上去以后,自行车有一个特点,除了奖金还有一个出场费,出场费也增加了,这样队伍可能就会来得更多。根据我们省文化发展大会的要求,今年5月份以前要把这个赛事公司成立起来。

主持人:就是您去年9月份说的构想?

冯建平:对,逐步从今年开始市场化运作的成份要比前11届大得多。

主持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就会逐渐淡化,不会全部抽离。

冯建平:对,世界上任何赛事没有政府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巴西2016年的奥运会,140亿美金的预算有110亿是政府掏的。环法赛有1/3的广告、1/3电视转播权、1/3政府的资助,运作方式是到哪一个城市,这个城市要交钱,因为我宣传你了,是要交钱的,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尝试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刚开始非常难,逐渐大家接受了这个,刚开始觉得你到我这儿比赛要交旅馆费、交食宿,现在大家逐渐理解了,因为我宣传你,所以你要掏这笔钱,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算比较好。

主持人:因为有之前十一届的积累,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的条件逐渐已经成熟了,这样的方式掏钱来把我们带进来做这项活动逐渐受到认可。

冯建平:一个赛事要办得成功,政府要认可,感觉确实带来了宣传的好处,老百姓支持,运动员愿意参与,三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好赛事,一个有永久生命的赛事。比如政府不支持,这个赛事办不下去。运动员不愿意来也不行,老百姓不欢迎,感觉这个赛事妨碍了我们的交通、出行,这个赛事也是办不下去的,所以这三者要结合起来。

主持人:您提到环湖赛线路今年想把整个西北部地区都涵盖进去,做头几届的时候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不是还没有这样的目标?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目标,想把西部地区统筹兼顾一下?

冯建平:在第十届的时候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我觉得国际化非常简单,必须得走出去,环法赛每年的终点在埃菲尔铁塔,骑行的出发点有时候在瑞士、在比利时或在其他国家,环法赛从根本上讲是环欧洲赛事,要出去以后有两个好处:一是扩大了环青海湖的影响力,去年有将近五千万人民,青海是五百多万人口,像甘肃和宁夏的人知道了这个赛事,扩大了影响力。

二是市场化的速度加快了。出去以后,从青海到了张掖,从张掖到武威,外面这一块的赞助、费用就不用赛事组委会来掏了,这样市场化的速度就加快了很多。因为青海本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经济非常落后,如果都在青海转可能就做死了,因为本身经济支撑能力比较差。我个人感觉环湖赛的水平高低,或者是其他方面,我觉得不重要,就是一个赛事手段,赛事只占百分之一二,百分之九十七八是宣传,就是通过这个赛事把青海给宣传出去,又能派生出很多的东西。

比如现在青海湖地区,今年统计有15万人在环湖地区骑自行车来体验一下环湖赛的感受。甘肃有个作家写了部剧本叫《阿米走步》,这是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的一部体育片子,片子的主题就是环湖赛,片子的样片我看了,感觉青海实在太美了。因为它的外景地都是在青海湖拍的,拍出来的效果对青海的宣传力度太大了。

主持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部宣传青海的宣传片、风光片。

冯建平:对,你说得太对了。我看得时候没有看里面的比赛情节,或者是故事情节,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风光片,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尽管青海这些年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全省人民的努力下,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但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比较弱的,我们是沙漠、可可西里、无人区、严寒、缺氧,给人的印象是这些,没有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主持人:像冯局长提到的风光片,让我们想到了环湖赛的赛事。就像您说的,现在只是一种手段,但是可能在之前的前几次里这是一个目的,但是从目的过渡到手段,您觉得这中间的过程是什么,是孵化过程还是逐渐转型的过程?结合近几年青海开拓出了环湖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以及世界杯攀岩赛等等,这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冯建平:从刚开始办赛事的时候,第一届、第二届是通过赛事来达到马上宣传青海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办赛事就是目的,就是全力以赴把赛事办好,就是让运动员愿意来参加这个赛事,有价值,老百姓也觉得不错。刚开始我们的想法是把赛事先稳住,把它办好,不要中断,要给它赋予更多的外延和内涵,比如说攀岩赛、黄河抢渡都是赛事的一种延伸,办了这个赛事以后,到底要办什么样的东西会引人注意,有两句话: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对宣传青海应该是跳出青海看青海。

就是说我站在内地发达省市的角度,站在国际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宣传青海?我觉得青海的山山水水、各种地貌,有三江源保护区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一个角度看是很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者是不太好的自然环境,但是如果从体育的角度来看,比如横穿无人区,青海湖徒步行走,冰上探险等这些活动可以把旅游和体育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宣传点就大了。

前几天我们办了一个冬季的黄河抢渡,现在是两个,另一个是在夏季举办,再选出夏季的前八名,加上一些国外的选手,今年是十个国家,有俄罗斯的冬泳冠军,还有一些世界的冬泳冠军。因为在世界上有三个是不可逾越的,第一海拔2200多米,海拔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就在青海。水流速度是不可复制的,水温之低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水温只有4度,在2-4度中10-20分钟人就会处于昏迷状态,老百姓感觉冬泳就是冬天在水里游一下,像东北的冬泳就是在冰上砸一块地方,游个十米、二十米的距离,下去大概游个十几、二十秒钟就走了。而冬季抢渡黄河的距离是400米,因为流速很快,不可能直线过去,要斜线过去,所以没有相当的水平是会出问题的。所以来参赛的都是俄罗斯的冬泳冠军,只有这些人参加。大家看比赛后都会问黄河为什么这么清呢?确实在青海就是清澈见底,宣传青海的黄河,说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它泥沙沉淀又很多,青海在上游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会一段一段的把黄河保护好,一直到山东的入海口,都是一个清河,经过几十年奋斗我们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从另外一个程度讲也是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主持人:世界杯攀岩赛目前发展得怎么样?

冯建平:我们办了世界杯攀岩赛和黄河抢渡挑战赛之后,今年的冬泳活动比较多,世界杯原来在亚洲只有两站,就是青海一站,韩国或者日本有一站。现在在亚洲大概有五六站了。攀岩、自行车这些活动的中心在什么地方?在欧洲。欧洲的攀岩、自行车很发达,他们也希望把这项赛事推广出去。

明年的世界杯攀岩赛在中国要举办3-4站世界杯。经过我们反复考虑,这一站要让到外地,但是明年举办的是国际精英赛及亚洲锦标赛,因为攀岩这个赛事我们当初从上海要过来的时候谈过几个观点,攀岩赛事对于大城市不是太相配,比如大城市办马拉松、高尔夫、网球,办这些高端的赛事和国际化大都市是比较贴近的,但是攀岩就应该在一些山区里,多山多水的地方把它搞起来,就更符合当地的特点,而且大家比较喜欢。

比如青海老百姓就喜欢射箭、骑马、篮球,乒乓球在青海是推广不出去的,或者推广高尔夫、网球在青海是很困难的,老百姓就是喜欢打篮球、射箭,少数民族喜欢骑马,所以我们要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喜好,在群众中推广这项赛事,然后再进行比赛。因为比赛本身应该在体育活动中是最高境界,通过竞赛能够看到体育的魅力,大家都参加了,如果没有竞赛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在群众的基础上我们再搞赛事就会让群众感觉到对这项活动更加热爱和支持。我们所有的事情,我个人感觉不光是体育,只要得到人民群众真心的拥护,这项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主持人:目前攀岩赛在青海当地老百姓的接受程度怎么样?有没有人愿意试一试,或者平常生活中参与?

冯建平:这个赛事相对于那两个赛事要少一些,我们将来想在学校里把这个活动开展起来。攀岩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保护措施的话万一掉下来摔坏了很危险。现在攀岩也有很多发展,比如电动的攀岩板,板子可以放得低一些,下面再放个垫子。我个人感觉办成一件事情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两个字:坚持。什么事情不坚持,世界上就没有做成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10年、20年、30年坚持一件事情,我觉得就会成功。所以这个事情我觉得在不断往前推,而且是一届班子一届班子把它办下去,就会成为一个品牌。

主持人:其实说到了中国体育现状的问题,就像环湖赛一样,需要前十一届的坚持,十二届才能成立这样一个公司,整个商业化运作才能把西部地区纳入进来,更何况攀岩、黄河抢渡比较小众、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项目去做出来,让大家看到需要坚持。您对整个体育赛事特别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不能谈谈青海对接下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构想?

冯建平:经过将近12年的探索,我们在2002年提出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发展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这些年抓金牌力度是比较大的,奥运会不拿金牌老百姓也是不答应的,但青海有独特的特点,我们的GDP只占全国的0.3%,财力是非常薄弱的,主要靠转移支付。但这10年经过西部大开发之后,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没发展之前,在国家不太支持的情况下,国家八九十年代主要是注重沿海发展,青海和东部沿海的差距就落在那些年了,可以讲我们竞技体育队伍一年365天的伙食都保证不了,就到这种程度了。但从2000年开始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包括青海,我到宁夏就说过,没有这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是没有公路的,当时办第一届的时候青海湖这一圈是360公里,只有180公里才有柏油路,所以省委省政府下决心之后用最快的速度把路修起来,这是一个奇迹,这也是举国体制来办一件大事的长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处,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长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年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1978-2002年这25年,我们对体育的基本建设投资是400万,2003年以后每个月以500万的速度在前进,一年差不多就是六七千万,这样的速度投了下去,所以体育事业发展就很快了,钱多了发展速度就快了,这样群众体育也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短板在什么地方?竞技体育。去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在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藏族运动员切阳什姐获得了铜牌,可以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做到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做到这三者的协调发展,体育的路子就是健康的了。我们现在竞技体育就一个人拿了一块铜牌。之前体委主任见我肯定说这个话,说路子是对的,我知道路子对,但是没有给国家作出太大的贡献。

主持人:不像江苏、浙江,跳水、乒乓球好几块金牌。

冯建平:像之前多巴基地培养了这么多冠军,但没有我们自己的人,有些话不太好说,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西部探索一条体育的发展之路,我觉得我们应该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者、铺路石,我们走的路对不对,如果成功了能不能吸取一些好的东西,发扬优点,把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这样的话中国体育就会健康发展,青海的体育事业也会健康发展。

主持人:所以切阳什姐的这块铜牌包含了很多的意义,一个运动员身上的成绩对于整个省乃至一个地区来说意义都特别重大,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让你们有了前进的信心,给了一个方向,说明这条路是对的。所以今后的青海省在下一步的体育规划中有什么打算?除了继续保持20公里竞走,如果下届奥运会应该是卫冕项目。

冯建平:切阳什姐到巴西2016年的奥运会正好是26岁,这是运动员最好的时期,所以我觉得她是金牌的竞争者。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奥运会的牌子带入全运会,带入全运会之后就是一块顶两块,也就是说在奥运会拿了一块金牌,就相当于在全运会有两块金牌,现在等于我们有了两块铜牌。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最高是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拿了四块金牌、六块银牌,这是青海的最高峰,当时震惊了中国,《中国体报》写到“西部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这些年我们处于低谷。

所以今年的全运会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争取30年来的最高峰,就是从今年开始我们的竞技体育要崛起,当然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现在的万米马拉松,全国记录是我们的,所以我们力争今年全运会打造30年以来的最高峰,争取在竞技体育上有所突破。另外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除了抓好全运会和环湖赛之外,把重点一定要放在体育、旅游、文化的结合上,包括我们要搞一些冬季的活动,因为青海的冬季旅游不行,冬季旅游,包括夏季旅游,现在驴友非常多,去年我们办了一个项目是步行走,当时我觉得可能没有人走,当时网上一报名是上千人,我们挑了三百人。这样我们就发现了一种契机,因为走路不会发生危险,所以我们会把这块做好。另外一块,我们去年开始给青海的565所寺院配体育器材,今年基本会配齐。我觉得僧侣也应该锻炼,体育应该是全面共享,不光是少数民族、汉族、城市的人、农村的人,包括寺院的人,各个角落,我们都要做到全覆盖,让大家进行锻炼,体现社会的和谐,体现党和国家关心人民具体的体现,所以不光要抓竞技体育,还要放到更广阔的事业中来发展体育。

(责编:胡雪蓉、杨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