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下赛点战胜德约科维奇之后,穆雷的脸上显现出夹杂着“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对他来说,昨天凌晨这场温网男单决赛的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含义。而在那么多人的帮助下一路走来,他则早已不再是当年充满戾气指着教练或者裁判鼻子大骂的那个安迪·穆雷了。
实力 临场战术更加多变
在这场男单决赛中,穆雷的一发成功率为64%,得分率高达72%。其中包括9个ACE,比对手多5个。此外,苏格兰人的接发球得分率为48%,这让德约科维奇保起发球局来相当困难。
功臣:伦德尔
和以往相比,穆雷打了一场具有统治力的比赛。在过去5次大满贯决赛之旅当中,他很少有如此好的发球和接发球状态。今年澳网男单决赛,他在这两个数据上都落后于小德,最终也导致他和冠军无缘。
这样的提升显然要归功于教练伊万·伦德尔,后者在看台上摆出酷酷的表情。“他很满意,”穆雷开玩笑说,“不过,最理想的还是自己赢下比赛。”
虽然过去吉尔伯托、麦克拉甘和克雷特加这些人都给了苏格兰人很多帮助,但伦德尔显然是帮助最大的那一个。他让穆雷的战术体系更加丰富,长短球以及正手抽击和切削的混搭,逼迫小德出现40记非受迫性失误。当然,还有心理上以及经验上的帮助,美籍捷克人本人就是在前3次大满贯决赛失利的情况下拿到了8个大满贯冠军。
心理 面对困难不再畏惧
决赛中穆雷的二发得分率不是很高,送给对手13个破发点,但他只让对手破发4次。每次面对破发点,他都能挽回局面。这让人看到了他的进步,因为今年澳网他就在决胜盘盘末被破发,以5比7告负。
功臣:阿莱克西斯
这种提升来自心理医生卡斯托里·阿莱克西斯,59岁的她一直以来都是教练伦德尔的心理医生,去年温网后加入穆雷团队。
“对于伦德尔来说,穆雷有着非常不同的性格,有时候他很难去理解。伦德尔是那种内心深处有一团火的人,但是却从来不表露出来。而穆雷,你知道,他总是那么外放。”罗伯·卡斯托里说,他是卡斯托里·阿莱克西斯的弟弟。
这样的一对师徒之间需要有一个粘合剂,而阿莱克西斯就起到了这种作用。她从来不在公众面前露面,但是却始终跟随穆雷的比赛。而且,她做的并不是在大赛之前叮嘱安迪“耐心”、“勇敢”之类的工作,而是超出体育层面,在人生态度上给予苏格兰人以鼓励。
体能 打到极限不输小德
穆雷和小德鏖战了3小时09分钟,平均每一盘都要超过1小时。而且由于是决赛,球员的消耗要比前几轮多得多。当小德在第二盘就遭遇体能极限时,苏格兰人还有在第三盘从2比4奋起直追的体力。
功臣:格林、爱尔兰
“网球教父”尼克·波利泰利曾经说过,当今男子网坛的较量早已成为一场体能的消耗战。事实也是如此。小德在半决赛和德尔波特罗打了4小时48分,今年澳网决赛他还和穆雷打了4个小时。塞尔维亚人通过无麸质饮食来调节体能,而苏格兰人则有另外的办法。
在以前的大满贯赛事中,穆雷通常打到决赛就变得非常没有战斗力。针对这一点,他的体能训练师给他制定了一个“魔鬼训练法”——这个时间表里不但包括一天4次的健身房和球场训练,还包括训练之后的冰水浴。即使是在迈阿密接近40℃的环境下,他也要把自己浸在冰块当中,长达10分钟。
这增加了穆雷的肌肉伸展力以及耐力,让他能够在一个长回合中冲到网前追上小德放出的小球。除了格林,物理治疗师爱尔兰也是他蜕变的功臣,后者确保了他在“残忍”的训练当中毫发无伤。
■反应
穆雷赞歌 英国大合唱
每当穆雷拿下一分,球场里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喝彩声,和不远处“穆雷山”上的声音相呼应。而当他最终赢球后,胜利的喜悦迅速传遍全英。尤其是媒体,BBC在第一时间以“突发新闻”的方式向所有手机用户进行推送。
这是一场不只属于穆雷团队的狂欢,更是属于英国媒体和全英国人的。谁让他们过去憋了太久的时间?苏格兰人只用了3小时9分钟就将梦想变成现实,但在这二者之间他们却足足等了77年。
《独立报》刊登了喜剧演员马克·斯蒂尔的文章,“我们曾经看他打球时会在家里砸东西,被邻居报警以为发生家暴。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我提议向这位新科大满贯冠军致敬!”
而《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显然走得更远,他们开始向英国王室呼吁授予穆雷爵士称号,实际上,去年年末他已经被授予了OBE大英帝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