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罗那,孙杨已经两次流泪。是否会有第三次?现在不得而知。
流泪是情感的自我释放,对于部分运动员而言,当训练及比赛中承受的压力在一瞬间消逝,泪水也许是对之前不懈付出的最佳注解。
相对而言,孙杨泪水中包含的元素或许更丰富、更复杂,因为人们隐约从中看到了“委屈”。
孙杨的“委屈”主要源于与教练朱志根的分歧,因为师傅当初没有包容徒弟恋爱、出席商业活动、不系统训练等举动,而且采取了比较极端、简单的方式处理问题,导致师徒反目,进而令孙杨受到通报批评。
孙杨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备战并参加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的,他要以成功证明一切质疑他的问号,而且他确实取得了成功。
成功是否可以掩盖问题?问题是否因成功迎刃而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应当看到,孙杨此次在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上能够继续展现出他在男子自由泳中长距离项目上的实力,首先得益于朱志根在过去十多年间给他打下的有氧耐力功底和自由泳技术;其次,与朱志根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孙杨形成了一种“我要证明给大家看”的“较劲”心态,这种刺激使他在巴塞罗那有所斩获。
游泳世锦赛已近尾声,在这一节点战役上获取成功的孙杨又将怎样呈现未来?换句话说,当孙杨把想证明的已展示在人们面前后,他又该怎么游向前方?
现在,孙杨仅仅22岁,他已在男子自由泳中长距离项目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随着岁月流转,他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会变得较为有限,如何尽可能地保持现有优势,并时刻“警惕”新秀脱颖而出的复杂局面是孙杨在今后必须面对的。仅靠一己之力,再像备战本次游泳世锦赛那样独来独往迎战未来?这也许能成为理想,但又如何兼容现实?“我要证明给大家看”在短期内可以收到些许效果,但当眺望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这种“较劲”心态还会强有力地支撑孙杨吗?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不仅是“爱的代价”,也是成长的烦恼。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想必孙杨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随之变化,那时再回望当初与师傅的分歧,大概相逢一笑,过去的纠结便会烟消云散。难道我们没有从孙杨在巴塞罗那第一次流泪时读出这层意味吗——“我还是想感谢张亚东教练和朱志根吧。因为不管怎么样,10年了吧,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心态的恢复,也是因为(他们)帮我打下了非常好的底子……”
作为师傅,没有人能比朱志根更了解孙杨的竞技能力,因此他要以包容的胸怀面对弟子;作为长者,朱志根更要以达观的态度与晚辈沟通。孙杨正在慢慢长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22岁肯定不同于12岁,若以固化的眼光审视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不要说师傅,即便是父子也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
孙杨的未来不是他一个人的,他的成长、成熟、成功关乎方方面面,如何呈现,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