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沈阳9月1日电 (记者 张素 司晓帅)随着巴塞罗那世锦赛新科冠军邱波在男子单人10米台决赛一跃夺冠,第十二届全运会跳水项目的12枚金牌花落各家。这场新的奥运周期伊始的“测验”测出中国跳水项目的目前水平,概括为四个字——“难能可贵”。
动作方面迎“难”而上
上一个奥运周期,中国跳水“梦之队”在国际大赛曾因动作难度低于对手而饮恨赛场。发挥稳定的秦凯在伦敦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板决赛不敌俄罗斯选手扎卡洛夫,原因在于“起跑线”过低——他的整套动作难度系数比对方低了1.1。
痛定思痛的中国跳水队将整个冬训用于“迎难而上”,特别是在难度提升空间较大的男子项目。直至巴塞罗那世锦赛男子单人3米板,中国选手何冲将自己的整套动作难度系数提升至21.5,达到世界之最。
巴塞罗那“夺金”后回到全运会,何冲仍不敢懈怠,与胞弟何超在男子三米板的“手足之战”拼的还是高难度。最后一轮,何超比分“破百”,何冲凭借难度系数高于弟弟0.1的动作反超比分。连续两次凭高难度获胜,何冲对里约奥运会的信心大增。
回顾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直言从动作难度及运动员的表现来看“水平比历届全运会都要高”。不过“难度”无止境,周继红就对男子单、双人10米台双料冠军邱波提出新的要求:攻克转体动作,把难度系数再提升0.2。
培养方向“全能”人才
本届全运会跳水比赛的一项重要改革在于取消男、女子单人1米板项目,改为男、女子个人全能比赛。由于比赛时间长,该项被喻为跳水界“马拉松”,参赛选手的身心均受“折磨”。
但对首个全运会跳水全能金牌得主、北京奥运冠军林跃来说,这种“折磨”不失为“救赎”。从2012年开始,他先后在世界杯和伦敦奥运会失利,巴塞罗那世锦赛时未进决赛,舆论质疑这个年少成名的选手还能坚持多久。
在本届全运会上,跳台选手林跃展示出他在跳板方面的能力。“算是为以后铺路,多了一种选择”,他说。事实上,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跳台选手渐渐转向跳板是一种惯例。
而以跳板见长的重庆姑娘施廷懋则“倒行逆施”,在她并不擅长的5轮跳台比赛中一路领先。今年刚入国家队的她说,这枚全能金牌得益于国家队教练让她板台兼修。
周继红告诉中新网记者,设置全能比赛即是为避免年轻队员过早偏项,能够延长队员的运动寿命。这一安排颇具战略眼光,因为国际泳联(FINA)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马库莱斯库已表示“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可能增设男女混合全能比赛”。
广东依然“可以”独大
与上届全运会相同,广东队凭着何冲(男子单人3米板金牌)、何姿(女子单人3米板金牌)、男子团体的3枚金牌在金牌榜领跑。
拥有何冲、张雁全、罗玉通等奥运冠军的广东男队的优势显而可见。在男团决赛中,他们以总分3079.516分问鼎男团冠军,比亚军四川队高出202.108分,他们同时实现了男团项目的七连冠。而女子团体银牌得主辽宁队的8名成员实际都是出自广东的“交流生”。
广东队的优势将有可能绵延整个新的奥运周期。从本届广东队参赛名单来看,何超、陈艾森、谢思埸等一批新生代的动作日趋成熟,他们已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基层发展的得好,后备储备很足,有这样一个传承”,即将退役的老将罗玉通放心地说。广东与辽宁之间的女选手交流协议也将在全运会后终止。
未来发展“贵”在稳定
本届全运会上也曾曝出冷门,由何冲/何超组成的“兄弟兵”在男子双人3米板决赛垫底。其中何超在最后一跳难度系数为3.8的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出现严重失误、得到零分,何冲的整场表现也并不稳定。
其实提升难度本来就是跳水项目的一柄双刃剑。周继红表示想要完成高难度动作,不仅需要系统的训练以增加稳定性,更需要选手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仅有高难度没有动作质量和稳定性是无济于事”,她说。
对于整体实力仍在世界占优势的女子跳水项目,“稳定”也是她们的首要任务。在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13岁的山东小丫刘昕以“黑马”之姿夺冠,被誉为“定海神针”的奥运四金得主陈若琳反而无缘领奖台。不过中国女子跳台项目”新星“往往成”流星“,周继红表示稳定性极高的陈若琳在克服生长发育的关卡后,将重返技术水平的巅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