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湾笼式足球场是沈阳人气最高,也是唯一免费开放的公共足球场。
在全运会主赛区沈阳,最“忙”的赛场并不在全运比赛场馆,而是沈阳和平区沈水湾公园的两块免费笼式足球场。这两块场地大门的钥匙在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王玉华手里。早晨四点,他就从家里跑步过来开门,直到晚上八九点才锁门。这两块全沈阳最忙球场的故事,老王对本报记者唠了一下午。
政府出钱,志愿者出力 踢球者风雪无阻全年无休
2010年,和平区文体局投资50万元,把沈水湾公园的奥林匹克全民健身路径旁的水泥地球场改建成了笼式足球场。一块是标准五人制足球大场,另一块是小场,全部免费开放。从那时起,退休医生老王和其余7位热心的离退休健身爱好者组成了志愿者管理队。
沈阳共有四块笼式足球场地,只有沈水湾是免费开放的。区里除了出钱建场地,每年还有一部分拨款用于场地维护。政府出钱,而老王和志愿者们出力,用他的话说,自己扮演的是“承上启下”的角色。
这种政府和民间合力经营全民健身事业效果好不好?看看老王的工作时间吧:全年无休,年初一一大早就得去球场开门,晚了就被人打电话催,晚上要等天黑到球都看不见了才能锁门回家。
“昨天晚上就没锁门。”老王说。头晚看完全运会开幕式过来,天已经全黑了,球场停电没有灯光,可还是有人在踢球。老王过去一看,乐了:“他们把五六辆电动车停在球场边上,开着车大灯照亮了一个半场踢球。结果就没锁门,让他们继续踢。”
实际上,即使不锁门,老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东北冬天下雪能有一尺厚,一大早第一批过来踢球的,自觉就把雪扫了。场地利用率太高,草皮容易坏,小修小补的,我招呼一下,踢球的就和我一起修补。球网坏了,球员就跟我说,王叔你不用管啊,我们自己给换上……”
退役球员名哨压场 88个队比赛没掏一张牌
这块每天要开放十五六个小时的场地,还分不同人群使用的“时段”。最早来的,一般是退役的老球员,还有77岁的守门员,也有年轻人赶早场踢完了去上班的;中午午休时间,周边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会抓紧时间来踢几脚;下午到晚上,下课的学生、下班的职工就更多了。
去年八月,和平区文体局牵头组织了一次五人制足球赛。“最后报名参加的有88个队,还有些没报上名的,拿着两千块钱过来,说就算是交赞助费了,就让我们踢几场吧!但确实已经报满了,我们也实在没办法。”
比赛持续进行了一个多月,没发生一次球场冲突,也没一个人受伤,关键在于有人压得住场子。这,也是沈水湾的最自豪的一方面。“裁判都是咱们退役的国家级裁判、球员。老裁判上来就在领队会上说,‘我手上只有一个牌——红牌,罚下去就上不了了;要是得两个牌,你这队以后也别参加了。’”
让孩子踢最好的场 沈水湾的规矩少年优先
更让老王放心和开心的,是沈水湾球场的一项传统,同时也是一项纪录——开放三年来,从没发生过一次打架事件,也没发生过一次意外事故。这,要得益于老王给这两块场子定下的规矩。
到沈水湾踢球不要钱,但是要讲规矩。最早的一条规矩,进5个球算一局,输的下场,就是老王和球员一起定的。沈水湾的名气越来越大,想踢球要排得上号,还得找老王安排,那就得先听他讲规矩。
“我那电话也不知道是谁给传出去的。”老王说,“我先问是学生啊还是青年,要是学生就优先安排。另外,打架一次,下次就再也不让踢了,不能把沈水湾的名声给坏了。”
还有一条规矩雷打不动。每当有学生或者更小的孩子来踢球,只要老王一声招呼,在大场踢球的,就会把场地让出来。“孩子是我们的将来,只要他们有空,就要把好的场地让给他们踢。”
沈水湾是沈阳球迷的天堂,可惜810万人口的沈阳,这样的好去处独此一家。沈阳是全国足球重点城市,足球基础设施紧俏可见一斑,和欧洲遍布大街小巷的踢球场所一比,中国足球为什么落后,你也能理解个大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