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BA赛季前的体测进行了最后两项——深蹲和卧推。和前两天的体测不同,昨天的两项测试没有对媒体开放,篮协一早就表示,全封闭测试,谢绝采访。
为什么“关门”体测?结合篮协此前的解释,这可以让球员更加安心地进行体测,不受外界干扰。
一个“关门”,其实大有玄机。首日的强度投篮“关门补测”,早上和下午没过的“困难户”纷纷过关。官方的解释是,没有媒体拍摄,球员们的心理不那么紧张了,而且晚上身体状态和投篮节奏好了一些,再加上熟悉了规则,通过率就高了。
直播了两天的体测,也由于这个原因停止了,改成全封闭式。据知情人士透露,昨天两项测试的通过率很高。
“关门补测”的成功率更高,去年就是如此。去年的10项测试,看起来很难,许多球员也叫苦不迭,但最后没听说有什么球员因为没通过体测而拿不到上岗资格的新闻。
早年的足协体测是篮协体测的参考范本。2006年的首次YOYO测试,整个中超有超过100人不合格。但大面积体测不过关,这让球队怎么进行新赛季备战?于是在谢绝媒体的“关门补测”中,这100多人中的大多数也成功过关了。
卧推和深蹲两项,占了体测分数一半的比重,既不对媒体开放,也不当场公布成绩,一位和记者相熟的圈内人士笑着说:“前面没拿到什么分的队员,这两项可以往回追分了。”
这让记者想起了数年前采访某单位员工参与法规政策考试的情形,一开始员工们认真准备,结果考试一结束,考官就公布,成绩只做参考,只是为了让大家增强学习法规的意识,顿时满堂欢声笑语。
这回的体测,在某种程度上和那次的考试有异曲同工之妙,篮协只是想借体测之名,鞭策球员们重视体能储备、保持竞技状态。
其实,与其关起门来被人质疑“不透明”,不如换条路走。集中测试不如换成有针对性的俱乐部内部测试,篮协采用视频、网络等方式进行抽查,同时也不影响球队的备战时间。不过,这要建立在球员有足够觉悟的情况下: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对身体不重视,中国篮球就很难有基德、纳什这种近40岁还保持好状态的职业球员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