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结束的2014年达喀尔拉力赛第九赛段争夺中,代表mini车队参赛的中国车手周勇在导航员潘宏宇的配合下成绩稳步攀升,第16个抵达终点。周勇目前在总积分榜上暂列第22名。
2005年至今,这已是周勇第八次驰骋在这段被称为“死亡之旅”的赛道上。数次创下中国车手最好名次,在平均完赛率不到50%的达喀尔拉力赛中,周勇完赛率达到了100%,成为达喀尔组委会种子选手名单中唯一中国车手……八度征战,在周勇眼中,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挑战精神是达喀尔最大的魅力所在。
误打误撞成车手
经过多次达喀尔考验的周勇并非是一个皮肤黝黑,满脸胡渣、粗犷狂放的人。事实上,第一次见到他的人都会从他身上读出几分文人气质——说话理性、严谨而且声音适中不会大声,事实上,他只有讲起赛车运动来,才会语速加快。
这种对比反差与他当车手之前的经历有关。周勇能够成为一名车手,缘于朋友的一句玩笑话。
周勇曾经是一名朝九晚五的外企白领,斯文有礼、严谨细致。那时,周勇经常开着单位的车带同事出去办事,而所有人坐过周勇开的车后都感慨“有惊无险”。一位朋友开玩笑地对周勇说:“如果中国有赛车比赛,那么你挺适合当一名车手的。”这位朋友很快给周勇拿来一张车队招车手的广告。正是这则广告改变了周勇的人生,使他与赛车结下不解之缘,并走上了职业赛车手的道路。
“其实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车手,我小的时候甚至都没接触过赛车。”回顾“入行”起源,周勇无限感慨。
在不少人眼中,达喀尔或许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赛事。周勇至今记得2005年第一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时的忐忑。那一次,他甚至没告诉母亲。他曾在采访中透露,当时每名车手都要签一份“生死状”,注明如果遇到伤亡要通知谁,甚至遗体送到哪里等等。“当我签字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孝,总在做这么危险的事。”不过,随着参赛越来越多,周妈妈对儿子已逐渐转为支持。
每次比赛都历练
“达喀尔是世界上赛程最艰难、强度最大的汽车赛事之一,每次参赛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但不畏险阻、奋勇向前的赛事精神,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出征2014达喀尔拉力赛,在发车前采访时,周勇曾这样说:“没有人能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可以从现在做起,不抱怨、不气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和其他赛事相比,达喀尔拉力赛的路况极为复杂,比如段中有难度极高的fesh-fesh(粉尘路面)和著名的大下坡。特别是粉尘路面,干旱让土壤形成像水泥一样的粉尘,前车扬起的粉尘久久不能散去,能见度几乎为零。这时如果走错路线,极有可能撞上大石头或者陷入大坑。而且粉尘会毫不客气地进入车手的鼻子、嘴里,如果没有防沙镜,根本无法开车。
不过,对于周勇而言,这也是达喀尔拉力赛迷人之处:“运动员为了准备奥运需要等待4年,而我每年都有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幸福的。”
生活因达喀尔赛而不同,除了比赛那一个月,其他的月份,也几乎沦为达喀尔的回响和前奏。每年比赛回来,过度疲劳的身体需要休整,比赛引起的伤痛需要诊疗。同时还要应付赛后频密的媒体采访。他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的拉力和越野比赛。有时专门为了操练自己的拉力技术,有时特意想试下新的比赛节奏,有时甚至只是为了试验某段沙漠的胎压策略。这些比赛本身的输赢已不重要。它们在周勇日历中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达喀尔赛。都是练兵,为了下一个达喀尔赛。
“每年的达喀尔拉力赛,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中国车手的目标不应该是第十九名,而是更远的目标!”这是多次经历达喀尔拉力赛艰辛的周勇发出的肺腑之言,也是所有中国车手的梦想。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