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综合

李娜被奖励缘于中国体育拜金惯性

慈鑫

2014年01月29日08: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李娜回国后领受湖北省政府奖励80万元的照片今天出现在各大网站上,李娜冷淡的表情看似并不乐于领受这份奖励。很多网友形容这一幕为“热脸贴了冷屁股”,有业内专家指出,这尴尬的一幕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的一个警醒,别再以体制内的惯性思维去看待职业体育,物质奖励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对体育精神的实践、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职业运动员更高层次的追求,而这些,却是“拜金主义”主导下的中国竞技体育最欠缺的。

李娜不情不愿“被奖励”的一幕在网络上引发质疑,“这样用纳税人的钱,有审批渠道吗?”、“李娜不缺这80万元,把钱用在急需的地方不更好吗?”、“除了金钱奖励,就没有别的向李娜祝贺、致敬的方式吗?”

记者今天下午联系到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他首先澄清,湖北省奖励李娜的80万元并不是乱花钱,“对冠军进行奖励,这是有政策依据的。从这次奖励李娜的金额来说,我们是执行去年全运会冠军的奖励标准。”胡德春表示,“李娜这次在澳网夺冠,是含金量很高的世界冠军,依照湖北省的冠军奖励标准给李娜发奖金,没有任何违规的问题。不光是李娜,任何一个世界冠军或全运冠军,都会得到政府奖励,我们都是按照政策办事。”

至于李娜在接受奖励时表情冷淡,胡德春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李娜刚刚结束澳网比赛,经历了长途飞行,身体比较疲惫,并非她不愿领奖。”

按照胡德春的说法,湖北省给李娜发80万元奖金的做法合情合规,但这种以物质奖励体现运动员价值的做法,却揭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拜金主义”。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今天向记者表示:“这体现了中国体育主管部门长久以来以物质手段激励运动员的惯性思维。”

很少再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时刻教育运动员要“为国争光”,但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口号背后,却主要依靠物质奖励去激发运动员的斗志。

体育主管部门要的只有运动员的成绩,真正在培养、教育运动员的过程中,更多把运动员当运动机器。”肖焕禹表示,“你拿什么样的成绩,我就给你多少金钱奖励。”

从人的需求来说,物质需求是最低层次的,对人潜能的激发效率也是最低的;价值需求则是最高层次,对人潜能的激发效率也最高。肖焕禹认为,优秀运动员最终超越自我,创造优异成绩的根本动力不可能来自物质刺激,而只能是源自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热爱、对实现更高自我价值的追求。

李娜能在法网、澳网两夺女单冠军,成为职业网球史上的伟大运动员,难道只是因为奖金的诱惑吗?李娜在其自传《独自上场》中有这样一段话,描述自己在“单飞”前的心态:“打了十几年网球,却从来没体会过真正的职业网球,这是我当时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对于以家乡为傲的李娜,来自政府的奖金绝不是她在成为大满贯冠军后最希望获得的回报,2011年法网夺冠之后,湖北省奖励其60万元,李娜全数捐给了武汉的敬老院。

可能只有中国体育主管部门在运动员培养中如此看重金钱的力量。2010年,新加坡乒乓女队夺得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冠军,一时间全队成为新加坡的国民偶像,记者后从新加坡乒乓总会了解到,新加坡乒总利用女队获得的各种奖励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用这个基金去给全队以及青少年选手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这样的做法在中国从未有过。

“中国的体育已经到了必须改的时候。”肖焕禹表示,政府部门把体育成绩当成政绩,所以,即便李娜夺冠与政府没有多大关系,政府也要用发奖金的方式“露脸”、“作秀”。在运动员培养上,缺少人文价值的引导和关怀,只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著名篮球明星姚明近日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运动队在培养青少年时,忽视青少年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喜好,最终,很多运动员并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日后,他们又如何能成为各自领域最顶尖的选手?

就湖北省向李娜发放80万元奖金一事,且不论奖金发放的程序和意义,率先拷问的是中国竞技体育唯金牌论、唯金钱论的体制顽疾。

(责编:胡雪蓉、张帆)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