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体育专题>>2014南京青奥会

聚光灯背后,有一群可爱的青奥人

2014年08月07日09:48    来源: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聚光灯背后,有一群可爱的青奥人

8月1日,位于奥体中心内的南京青奥会主媒体中心已试运行。聚光灯下,整座中心熠熠生辉,先睹为快的媒体小伙伴们感叹:这里充满了南京的美景与传说,也提供了周到而专业的媒体服务,令人见之难忘。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从一座网球场馆到如今亮点纷呈的主媒体中心,整个改造建设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

这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主媒体中心团队,打探到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协作——多部门无缝对接,工期一天没耽搁

“其实我们这支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工程建设的门外汉,之所以最终又快又好地建成主媒体中心,首先应该归功于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通力支持和团队协作。”青奥媒体运行部助理彭媛媛说。

作为业主方,奥体中心网球馆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主媒体中心相当于在我们的室内网球场又搭了一座房子。起初,我们的确有些顾虑,生怕会损坏场馆设施。不过,支持青奥会我们责无旁贷。”馆长李成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原先打算将主媒体中心的所有空调外机摆放到网球馆的房顶,但外机又多又重,我们担心房顶的承重。奥体网球中心工程负责人杨晓明想了个办法:沿着房顶的每根横梁打上一排排钢架子,空调外机全部悬空固定在钢架上,这样既确保了美观,又避免了对房顶施压。施工方按照这个思路做出来,效果令人满意。

中建一局4月初中标,成为主媒体中心项目的总包方。项目经理石炳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土建加装修,整体预算连中建一局以往所接项目的零头都谈不上,但因为是青奥项目,公司立下了军令状。“正常来说,这种体量的项目只需要40多名工人就够了,可为了确保工期和质量,我们抽调了110名精兵强将。”石炳华说,从4月10日进场、直到6月30日完工,他一天都没敢离开工地,连女儿出国留学都是她自己搞定的手续。为抢工期,工人们曾经整整一周干通宵,终于抢在5月28日提前完成了钢结构施工。

主媒体中心所有空调系统全部由青奥赞助商苏宁云商供货和安装。在苏宁定制服务销售事业部总监豆献民的协调下,苏宁为供货和安装开通了绿色通道。

“这样的通力协作,牵涉到大约10多个部门,贯穿了整个建设的始终。”彭媛媛一一举例:市审计局应邀派出专业人员,从纸就开始参与审计;中建八局友情支援,专门抽调两名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监理;青奥主媒体中心场馆副主任胡立新会同电力经理邵震洁全程监督电力设备的安装,令电力专家惊叹“这里的布线水准达到了行业竞赛级水平”;因为主媒体中心的网络建设和保障要求格外高,南京电信驻青奥组委项目团队全程督建,项目经理钟峻玮每天巡回在施工现场;省妇联领导要求网球中心内的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奥体分中心主任戴锦高“挤”出所有的可利用空间,并将新建剧场的所有设备用作新闻发布厅……正是有了这样的通力支持和协作,主媒体中心才得以在8月1日如期试运行。

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

奉献——连轴转的“老同志”睡着在手推车上

在主媒体中心过道上,有一面媒体运行部的团队文化墙。这里记载着年初组建以来,团队成员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个看上去已经不年轻的男子躺在手推车上,帽子遮住半张脸,睡得正香。

“他叫李果青,在我们这支80后为主的团队中算是老同志了。论吃苦耐劳,他也是我们的老大哥。这张照片,就是在多日连轴转后,他午间就地躺倒休息时被我们偷拍到的。”媒体运行部电视转播处陈湘宁副处长告诉记者。

这样的故事,在这支团队里还有很多很多。

今年2月份,南京青奥媒体运行部20多名小伙伴率先场馆化办公。临时办公室条件十分艰苦,有一天中午其他人吃饭回来,看到陈晓雷一个人还在桌子下面敲敲打打,原来,他不声不响给每一个人的办公桌下面贴了纸,以免金属划坏裤子,从那天起,大家都亲热地喊他一声“雷神”。

来自市委宣传部的黄伟清,承担施工项目组的牵头工作,拿笔杆子的干起了施工协调,虽然压力大,每天还是乐呵呵的;来自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的顾晓燕,来到这里担任国际广播中心经理,每天盯在工地现场,成了不折不扣的“女工头”。

从安徽移动辞职投奔青奥的景观经理李运华,为了主媒体中心内外的景观打造,成了“女汉子”,每天晚上干脆睡在工地督促施工;“落花如雨”的主门头美轮美奂,它的施工,是负责文化展示的主管丰超陪着工人们在深夜完成的,从6月下旬进场到7月中旬完工,经常干通宵。

媒体工作间副经理孙祥东带着6名志愿者,每天捧着笔记本电脑挨个测试各类插座插口,如今,他们熟练得只需20分钟就能把这一整套测试程序做完;服务于世界各国媒体的主媒体中心,必须按国际化标准来实施,为了满足OBS转播对机房近乎苛刻的要求,国际广播中心分管工程和技术的副经理吴坤紧盯每个细节,每天都要和OBS官员及时反馈和沟通。

……

“七一”前夕,主媒体中心团队把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属全部请过来,让家人看看这些“每天忙得不着家”的人到底在忙什么。看到幻灯片上亲人们忙碌的身影,再看看已经基本完工的主媒体中心,家属们的眼睛湿润了,对于亲人的工作,更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付出终有回报。主媒体中心落成之际,全球最顶尖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官员评价:“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IBC(国际广播中心)之一。”

目前,青奥会主媒体中心已经试运行,开始向媒体记者提供网络、餐饮等各类服务。“与这支团队一起工作是我的幸运和骄傲。再过10天,这里将在聚光灯下接受全世界媒体的考验。我想对媒体小伙伴们说,欢迎来南京青奥会,我们准备好了!”媒体运行组副组长张建军说。(记者 赵子慧 实习生 法依冉)

(责编:实习生 刘叶瑶、杨磊)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