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华日报报道,尽管南京青奥会在规模、内容、人数上都超过第一届新加坡青奥会,但预算要低于新加坡。
节俭,作为南京青奥会的关键词之一,一直是媒体的报道热点。事实上,从申办之日起,节俭就已成为南京青奥会的一个深深的烙印。无论是“穷游”希腊采火种、虚拟传递五大洲,还是场馆大多靠“借用”、坐椅全都可回收;无论是青奥村开村仪式不过25分钟、开幕式不搭大型机械式舞台,还是击剑场馆“改软件不改硬件”式调灯、帆船比赛场地金牛湖只设浮动码头,南京青奥会一直以“清淡”的形象出现,甚至可以用“抠门”来形容。
但是,我们乐见这样的“抠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如今在国家厉行节约,制止铺张浪费的背景下,南京青奥会力主节俭,既是对国家节俭理念的具体落实,也是对民众意见和权益的维护和尊重,更是对社会节俭风气形成的推动。
节俭并不意味着放低要求,那么,巧妇如何能做好这少米之炊?从相关报道来看,南京青奥会这位“巧妇”为后来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一是依赖市场,二是依赖科技。
节俭办赛是态度、是要求,如何做到节俭办赛是务实、是科学。“简约而精彩”的青奥会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在于理念上的革新与理性,更在于行动上的睿智与实干。说南京青奥会成为节俭举办大型赛事的范本,也许还言之太早,但是希望南京青奥会能把节俭的精神坚持到最后,落实到细节。(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