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荣锋
青奥会在中国南京热热闹闹地进行中,青奥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吗?青奥会改变你的运动习惯了吗?青奥会对你的认知和能力有促进吗?……青奥会来了,你都得到了什么?
19岁的杨懿漪在青奥会网球和羽毛球赛场做志愿者,她是南京体育大学二年级学生,所学专业是康复医疗。作为青奥会志愿者,小杨的收获可不少。她在青奥会上认识了很多朋友,交际能力得到不小的提高。小杨以往是个羞涩的女孩,不善于跟别人交流,志愿者伙伴中有来自中国香港的交际高手,小杨受益匪浅。青奥之后,小杨觉得再不会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了。志愿者培训也让小杨长进不少,了解了很多国家的习俗和宗教文化,急救知识也得到了提升。培训课上小杨学到了什么?引导手势不要只用一个手指来告诉对方行进方向,而是用双手指引;日本人忌讳4这个数字;有些国家忌讳特别的颜色……以往小杨是个不喜欢运动的女孩,青奥会期间小杨已经爱上了体育运动,青奥会后小杨将开始她的快步走和体育舞蹈健身计划。
61岁的禤养中是网球赛场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他来自中国香港,多年来一直热衷志愿者工作,在香港做义工早已是家常便饭。南京青奥会前,老禤分别在北京奥运会和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做过志愿者,经验丰富。老禤英文流利,在为外国记者服务上有优势,青奥会期间,老禤跟很多老外记者成为朋友,跟志愿者同事的关系更是好,大家每天都彼此微信对方。老禤生活阅历丰富,志愿者经验足,时不时地向年轻志愿者传递知识。来到青奥会,老禤觉得不虚此行,跟年轻人打交道让他觉得自己更年轻,青奥村的文化特色浓,青春气息盛,这让老禤找到了在奥运会和大运会上没有体会到的新鲜感。
29岁的薛平是江苏泰州的一位体育教师,毕业于南通大学体育专业,大二时开始专攻网球。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现场观看国际网球比赛,看到青奥选手的表现,薛平赞叹不已。薛平一直喜欢网球,在泰州他加入了地方网球协会,每周与球友切磋两、三次。22日在现场观看比赛后,薛平感觉青奥选手网球打得不但有力量感,而且打得很优美,他最大的发现是青奥选手打球很放松,而他平时打球发力太紧,看来在技术上,薛平的确学到几招。回到泰州后,薛平表示会争取掌握他刚刚见识的技术“绝活”,以后打球的次数也会增加,因为他感受到了差距。薛平以前也经常来南京,这次过来他发现南京的变化很大,空气好很多,城市环境和交通条件大有改观。用薛平的话说:“南京的城市形象又上了一个台阶。”
里卡多夫妇来自阿根廷,20出头的年纪,同为自由撰稿人。里卡多曾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手球队的成员,一直对体育情有独钟。这是里卡多夫妇第一次来中国,之所以选择青奥会的机会过来,就是为了跟世界青年凑热闹,因为两人同为年轻人,而且里卡多觉得青奥会应该更有趣。作为自由撰稿人,里卡多夫妇收入不稳定,节约开支很必要。他们先通过社交网站认识了南京的“驴友界”朋友,目前每天住在朋友家里,开支大大节约。这次青奥之行,里卡多夫妇不得不对中国再认识,虽然知道近年中国发展很快,但目前中国的面貌还是让他们很震惊,于是里卡多夫妇临时决定要在中国多停留两个月,青奥会后他们要继续游览中国,当然同时也会继续他们的自由撰稿工作。里卡多表示,他要继续求助于他在中国其他城市的“驴友”们,他们夫妇旅行的主要开支就是车票。
30岁的宣正林是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目前担任青奥网球赛场媒体工作间主管。虽然任教南体大,但宣正林从事军事理论教育,平时并不太喜欢体育运动。青奥会经历,宣正林最大体会是忙并快乐着,最大收益是能力提高了一大截。宣正林平时工作生活很简单,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国内外记者,宣正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统计人数、订餐、送餐、送记者到地铁站、联系出租车、志愿者的吃饭问题……工作琐碎但不简单。尽管只忙活了几天,宣正林感觉到“小宇宙”明显强大了,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很多,思考问题更全面、更细致。看到青奥选手生龙活虎的气势,宣正林感慨自己那个年龄段时只忙于学习,忘了体育运动。宣正林下定决心要弥补他当初失去的“体育人生”,首先从乒乓球、羽毛球抓起,每天沿着学校旁的紫金山林荫小径走走也不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