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顿的菜式都不重复
“酸奶准备好了吗?所有的油瓶全部要加满。”下午4点,施毅给营养烹饪小屋里的工作人员开了个短会。这个一口标准南京话的人,其实是一名澳籍华人,在悉尼他是两家西餐厅的大BOSS,而在青奥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带着孩子们学做菜的志愿者”。得知家乡举办青奥会,施毅放下悉尼的餐厅生意特意赶回来,成为青奥村营养烹饪小屋里的大厨,每天教运动员们烹饪。
距离晚上6点运动员来到小屋还有1个多小时,案板上的食材已经全部准备好。长长的操作台上,摆着21套砧板、锅、工具,其中一套是施毅的,他一边演示一边手把手教运动员们。从14日开村开始,这里就成为运动员们最喜爱的去处之一——通过学习烹饪来减压,自己制作的食物自己享用。虽然每天只有中午和晚上各接待20名运动员,但每天都排起长队,每位动手操作的运动员还可以自选一位小伙伴当助手,所以一到时间,小屋里满满当当。
昨天的晚餐,施毅要带着孩子们做的是西餐,三道菜分别是烟熏鸡胸、扒芦笋和希腊色拉。记者采访时,这些食材已经全部洗好、切好,放在碗里,碗口用塑料薄膜封好,一块用来搭配菜肴的切片面包,也用保鲜膜包好,放在砧板旁边。在操作台一侧的另一张桌子上有一摞小塑料杯,工作人员说,这是取样杯,所有的食材都会留样、封存,便于食药监部门检测。
小屋进门处的墙上贴着菜单,从14日到28日,每一天的菜式都不重复,有西餐、有咖喱、更有中国菜,比如17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的是包饺子。
为了青奥会特意回家乡
施毅曾任迪拜帆船酒店的主厨,还曾代表迪拜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烹饪大赛,获得金牌,在澳洲最顶级的酒店担任过厨师长,定居澳洲后经营着两家西餐厅。
“我1995年从南京营养职业学校毕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多年,但不变的是我来自南京。”施毅说,青奥会期间,母校负责筹备营养烹饪小屋,曾经的老师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回来帮忙,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我英文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当然应该为青奥会出一份力。”他说,能参与青奥服务,是他的荣幸和骄傲。14日青奥村开村,12日他就登上了回国的航班,13日凌晨抵达南京。13日白天,他顾不得休息,备好了一些工具准备进村。营养烹饪小屋的食材都由组委会统一提供,他连夜根据食材制定了菜谱,14日,营养烹饪小屋正式启用。
和运动员们说自己是南京人
进村以后,施毅几乎从早到晚都在营养小屋忙碌,早上7点半就要开始准备中午的烹饪用材,晚上9点看着助手们把操作台、砧板、锅具、碗筷、工具全部消毒后才离开。他笑着说,听说村里很热闹,他也经常听到音乐歌舞声,但是都没有空去看一眼。
烹饪是施毅的强项,但一次带着几十个人同时做菜,对他来说却是第一次,小运动员们常常制造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有一次一个美国运动员看见厨刀很兴奋,立即举过头顶舞起刀来,吓得我连忙制止。还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把面包片的边缘切下,结果一个小姑娘把面包片切成了面包屑,我只好再给她一块。”他说,接触之后发现,小运动员们都很可爱。还有一位美国的小姑娘,她已经连续3次来学做菜,她说自己在美国时从来没有做过饭,这次在南京要学会做,回到美国就做给妈妈吃。这些可爱的外国运动员,让施毅和他们的助手们,在辛苦中感受到了快乐。
下午5点半,小运动员们进入了营养烹饪小屋,施毅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他说,我是南京人,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