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的自拍提议吗?“南京,你好!中国,你好!”巴赫用中文讲完,出其不意地掏出手机,召集在场所有的人,面对全球几亿观众,现场自拍并上传至个人社交网站。分享青奥,分享青春,分享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惊喜和收获,成了2014南京青奥的独特风景。对年轻的运动员而言,互联网时代,自拍热潮中,青奥、青春可以与世界分享,梦想可以一起追逐。
青奥:这样有趣 如何不分享
“你能帮我拍一下吗?”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里,巴西运动员ATRELL兴奋地举着刚做出的仿古城砖,请记者帮忙拍照,“我要把它发上网,让在巴西的伙伴们看到,我制作了明城墙上的砖!太有趣了!”
印度运动员阿米特·酷玛,特意请朋友帮忙申请了微信,“我想入乡随俗。”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分享最多的是青奥村里的有趣活动。最新的照片,是白色纸盘上他写的中文名字,酷玛告诉记者,是澳大利亚小屋里的10岁小主人一笔一画教他的。不到两小时,图片被赞了89次。
赛场外,社交网站的青奥分享源源不断。截至昨晚,微博上关于#YOGselfie# (一起来自拍、分享青奥)话题的讨论人数已逼近5000万!无论在不在赛场,人们都在分享青奥的一切。北京的“草香姑娘”就说,“哇喔,匈牙利的击剑选手是真心帅!”澳大利亚人Kristin则表示遗憾,“青奥会是我们的聚会,可惜我没能到现场,我想要一只砳砳。”
青春:这样活力 如何不快乐
分享青奥,也是在分享青春的成长体验。青春这本字典,友情是关键词。记者在“触摸南京”文教活动现场,被瑞典游泳运动员索菲的自拍神器吸引。长长的杆子,顶端绑着相机,每到一处景点,她就招呼十几位小伙伴“Cheers!”索菲告诉记者,“我要把这些照片传给瑞典的朋友,她这次因为私人原因,不能来南京参赛。”索菲和小伙伴们在飞机上就敲定了这个方案:即时分享在南京的一切,让她共享青奥点滴。
青奥村里,在社交钥匙Yogger的帮助下,运动员们收获了很多友情。中国击剑运动员颜颖慧告诉记者,遇到想认识的朋友,就举起社交钥匙,和对方的Yogger碰一下,彼此信息就互换成功了。“赛场上是‘对手’,场下一‘碰’,就成了朋友。”他“碰”到了30个新朋友。而委内瑞拉的运动员埃列塞尔·奥拉尔拍着非洲鼓,举着社交钥匙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已经‘碰了’100个新朋友了,等比赛后,我挨个联系。”
梦想:不经历风雨 如何见彩虹
在青奥的大舞台上,年轻的运动员们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有的是鲜花掌声一路相随,有的则是在挫折中成长。1998年出生的颜颖慧,青奥的目标是进入前八。想不到,个人赛中,他竟意外赢得一枚铜牌。比得到奖牌更开心的,则是 “对手”成了朋友。
有收获,也有失落。20日男子击剑团体赛开始前,颜颖慧开心地和匈牙利帅哥选手合影,并发文“团体进入前四了,加油哦!”两小时后,这个大男孩失望地传了一段简单文字,“嗨……输了……”蜂拥而来的鼓励似乎奏效了,一小时后,他又更新朋友圈,与自己、与小伙伴共勉:“青春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呢?”
牙买加的马丁·曼利,也是这样一个追梦人。23日,他以46秒31的成绩摘得男子400米金牌。“这场胜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肩上一直担着很重的担子,取得胜利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前我曾考虑过放弃400米,改跑200米。教练说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拿到冠军,证明我还能跑。我希望能拿到2015年世锦赛的400米金牌,但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管怎样,我都会继续跑下去。”(朱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