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红卫(左)与本报记者。
今天,南京第二届青奥会结束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角逐,8月28日,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选手将在闭幕式上依依惜别。4年后,下一届青奥会将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和奥运会相比,青奥会淡化了竞技、锦标和商业化,更加强调文化、教育和交流,让体育回归本源的同时,也强化了体育的教育功能,令人耳目一新。记者在青奥村采访时,巧遇两年前于格拉斯哥奥科会(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结识的旅美学者、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大学健康与体育学院副教授关红卫博士,他作为拥有体育和教育双背景的专家,应邀回国参加青奥会文化交流活动的设计、实施工作。关红卫表示,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国际前沿课题,体育实验室、体育启蒙等项目通过青奥会这个舞台得以实施,和我国正在深化的“体教结合”异曲同工,有很多做法可供借鉴。
交流与竞技
拥有同等价值
关红卫博士早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1998年获运动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深造,主修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
关红卫曾任国际华人体育与健康协会(ICSPAH)主席,2012年获得美国伊萨卡大学终身教职,目前担任伊萨卡大学健康与体育学院中国交流项目主任。旅居美国15年,关红卫一直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奥委会保持密切联系,参与了奥运会等国际体育盛会文化交流和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对欧美体育文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等领域颇有研究。
“不同于奥运会,青奥会更注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面影响,因此,我们设计了很多与文化、交流和教育相关的项目,打造不一样的青奥会交流平台。”关红卫表示,作为体育和教育双重专业背景的专家,他获邀参与青奥会的组织工作,“能将204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会集在一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这与竞技拥有同等价值。”
要让体育完美回归校园
关红卫告诉记者,本届青奥会采用“28+1”的模式,“南京2014武术比赛”作为独立项目亮相,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前主席罗格的热捧,“对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上,欧美对武术的理解并不深,特别是文化层面的内容,刚好借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
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说:“我们不仅要给全世界最具天赋的年轻运动员们创造一个竞技赛事,更是要构建一个能让来自全世界青年人通过运动、文化、教育互动的交流平台。”巴赫则表示:“年轻人需要通过体育这个平台交流,离开沙发和电脑,并最终让体育在中国完美地回归校园。”
不设奖牌榜、增设国际选手相互合作的跨国混合比赛,这是青奥的创新;开放体育实验室、开展体育启蒙项目,这是青奥独特之处;加上文化小屋、文化展演、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活动……
关红卫表示,还有音乐减压、触摸南京、探寻老山等活动,都是基于文化交流设置的活动项目,受到世界各地青年的喜爱,“青奥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过体育看世界的窗口,体育的教育功能得以凸显,教育对体育的正面影响在欧美已经有科研数据支撑,深化‘体教结合’的落脚点还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想这方面我们大有可为。”
为罗格“搜城”
寻找太极鞋
青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出席大会,而他最令媒体关注的举动就是跟随广州太极拳大师张芳学打太极拳。
这期间还有一段趣闻。既然是学打太极拳,罗格也要有一身装备。但后来工作人员发现,罗格的脚板超大,为他准备的太极拳专用鞋都不合适。于是,有关方面展开全城“搜鞋”行动。
和张芳一起完成教学的翻译叫吕小林,她也是武术科班出身,后来赴美创立两家武术培训机构,此番随她一同来南京参加武术比赛的弟子,代表美国队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吕小林和关红卫是老友,于是关红卫也积极参与到“搜城”行动当中。“罗格先生穿45码的鞋子,我们市面上只能找到44码的,而且还偏小。”关红卫笑言,“后来我们去了五台山体育场等多个地方,总算找到了合脚的太极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