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李长云)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户外探险,国内这方面的赛事不仅日益增多,而且有逐渐升级之势。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这类赛事目前唱主角的均是外国选手,中国选手只是充当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2014“生态苏酒”杯中国宿迁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户外运动精英赛,7日凌晨在江苏宿迁湖滨新区的骆马湖畔落幕。共有国内外24支户外队参与,其中14支外国队、10支中国队。比赛赛程为通过游泳、皮划艇、越野跑、自行车、速降、轮滑不间断完成238公里魔鬼挑战,最终完赛的队伍为13支,除一支中国队外,其余清一色是外国队。
近几年武隆、泰宁、瓮安、遵义等地举行的国际级别的户外比赛,闯入前8名的队伍鲜见中国人身影。究其原因,既有实力上的差距,也有大赛经验不足的因素。
“将近60公里的皮划艇赛程,仅这一项,我们和外国选手比下来,就落下将近1个小时。”参加宿迁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赛的中国选手韩猛赛后一脸无奈地说:“自行车我们倒是差距不大,老外是40公里、我们也只有37、38公里每小时,而且又都是公路,让我们怎么追?”的确,皮划艇运动基础较薄弱的中国选手在这个项目“吃尽苦头”。 一些中国队员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在狭窄的皮划艇中保持平衡。
韩猛介绍说,一些外国队伍都配备有专门的皮划艇教练,比如新西兰的一些队伍,经常是拿出1天时间,专门出海训练皮划艇。“去年我和外国选手组队参加了一个比赛,一起配合划皮艇,包括怎么配合、怎么用力、胳臂抬到什么程度,当时他们用英文说,我们就在后面学,那种收获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这几年,随着外国选手在中国参加的户外赛越来越多,他们对规则也越来越熟悉,他们甚至根据不同项目、赛段的特点,补充不同的养分。“我注意到他们每个赛段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韩猛感概道:“我们的半专业化选手在装备、技术、体能、经验等方面,确实跟他们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这次退出的中国队选手,大部分都由于体能不行退出了比赛。”
近些年我国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一千万人口之多,日益增多的国际大赛,虽然满足了我国户外爱好者的参赛需求,但由于我国开展户外运动的时间不长,许多选手大赛经验不足,比赛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尽量避免意外伤害,既要参与者珍视生命、本着科学的态度量力而行,也亟须相关部门加强行业引导、规范,而不是头脑发热,一味的追求比赛长度、难度,与国外极限运动赛事接轨。中国宿迁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户外运动精英赛比赛期间,国际生态四项协会与宿迁市人民政府7日联合主办了“2014首届生态体育运动论坛”,来自国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我国户外运动赛事的品牌建设及发展前景,并就深入挖掘利用四项精英赛的惯性和黏性,促进我国相关体育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着有成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