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赛季全国女排联赛,无论从引入外援的人数、质量,还是从各俱乐部的资本投入,都创下了联赛新纪录,也为排球联赛深化改革增添了动力。
高水平外援再上台阶
外援引进一直是联赛的焦点。但往年除了恒大女排引进过真正有实力的一流外援外,其他队伍大多是二三流外援,无法为球队带来显著变化。新赛季女排联赛,不仅引进外援的数量达到历史之最,而且整体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高水平外援的到来,影响了女排联赛的格局。
前几个赛季,恒大女排一直是夺冠的最大热门,如今没有了外援的恒大女排实力一落千仗,五轮比赛皆败,降级已不是杞人忧天。由于优秀后备人才匮乏,加之主力二传魏秋月因疗伤缺阵,去年联赛亚军天津女排新赛季前四轮一胜三负,不要说夺回失去的冠军,能否晋级八强都成问题。危难之时,天津女排火速招入两名塞尔维亚外援,正是由于两名外援、以及全队上下的共同努力,天津女排在第五轮比赛中,以3:1击败同样拥有两名外援,且实力不俗的北汽女排。
不过,联赛战罢5轮保持不败的,却是江苏和八一两支没有外援的球队。如此不难看出,高水平外援虽然为联赛增添了看点,但也全非“救世主”。毕竟,排球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且非常强调集体配合的球类项目。
一支球队允许引入两名外援,为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北京、上海、福建、四川和天津引进的外援都是主攻和接应。然而,如果没有稳定的一传,以及良好的拦网和后排防守创造出更多的防反机会,再好的外援也无用武之地。福建阳光城女排虽然新赛季引进了两名欧美外援,但外援与国内球员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战绩并不太理想。五轮战罢2胜3负。四川女排本来国内球员实力不济,加之外援不强,遭遇5连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排球联赛引进外援的队数、人数逐年递增,联赛呈越来越开放的趋势。而在未来几年里,国内排球联赛随着转会市场的逐渐开放,人才的争夺,以及外援的引入,注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往联赛中一两家俱乐部独大的情景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群芳争艳”的时代。
职业化改革面临抉择
6年前,国内第一家按照职业化标准运作的恒大女排俱乐部成立,犹如一股春风,吹动了中国排球联赛多年以来平静的湖水。
当初,恒大女排俱乐部巨额资金的投入,让国内各个地方队羡慕不已。但也有观点认为,恒大女排能否对中国排球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关键要看这种职业化俱乐部的发展模式能否被复制。
不出两个赛季,恒大女排在国内引援便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可供选择的球员少之又少,加之国内球员流动不畅,地方体育部门所属的俱乐部不肯放人,让基本没有后备人才储备的恒大女排倍感艰难。最终,恒大女排新赛季重新变身为体制内的“广东恒大女排”。
尽管恒大女排的职业化之路走到了尽头,但必须承认,恒大介入中国排球的轰动效应,确实给联赛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0年,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成立。每年2000万元资金的注入让北京排球充满了活力。北京汽车男女两队双双从甲B重返甲A,随后又双双刷新了联赛纪录,杀进四强。而北京男排接连两个赛季夺得联赛冠军,成年组、青年组全运会双线夺冠为北京代表团进账6金。这种体育局、运动队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让国内各地方俱乐部看到仿效的可能。于是,天津渤海银行、浙江嘉善农商银行、上海东华兰生、山东莱州商业银行、江苏中天钢铁和福建阳光城等排球俱乐部相继成立,选择的运作方式都类似北汽俱乐部。
针对排球联赛多年来转会市场始终不够活跃的问题,今年联赛首次采用强制俱乐部将球员“挂牌”转会的制度。报名参加联赛的每支队伍须从20名报名运动员中选择8名运动员挂牌,进行公开转会。中国排协此举的初衷是激活转会市场,但因为目前中国排球后备人才严重匮乏,以及各家俱乐部都在盘算全运会,实施起来困难还是不少。
上个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提到三大球和职业体育的改革问题。尽管排球联赛短时间内还很难走像中超和CBA那样的职业化之路,但要想健康发展,这是绕不开的选择。
福建阳光城集团4年内共计赞助1.2亿元人民币,与福建省体育局共建福建阳光城女排俱乐部,这堪称国内排坛近期最大的投入。排球联赛对资本的吸引,从未像今天这般强烈。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改革机遇,改革勇气、改革思路如何配套,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