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志阳)国家体育总局昨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本次普查是“十一五”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全面的关于体育场地的专项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范围涵盖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按2013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的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陈恩堂称,若欲实现该目标,体育场地的建设节奏不能原地踏步,而应“奋力一跳”。他表示,由于学龄人口数量减少,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所占比例相应下降,未来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社区,“相信到2025年,人均场地面积将大幅提升。”
比起第五次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将近翻了一番;人均场地面积、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分别增加0.43平方米、5.87个。
在普查的82种主要体育场地类型中,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的场地数量排名前3,分别有59.64万、36.81万、14.57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新建的三大球场地中,篮球类场地47.69万个,排球类场地3.07万个,但足球类场地只有7100个左右,差异较大。陈恩堂认为,足球场比篮球场建设难度大,“特别是我国人多地少,系统地、有规模地建足球场需要巨大投入。”他透露,总局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足球场地的建设,“应该很快会出台更清晰的规划,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1974年至2003年,我国进行过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本次普查从2011年9月开始,历时3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