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2001年,姚明代表上海隊在九運會比賽中進攻,最終上海男籃獲得亞軍。右圖為2002年6月27日,休斯頓火箭隊在美國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紐約劇院舉行的NBA選秀大會上,利用第一挑選權,選中中國選手姚明,使姚明成為NBA歷史上第一個以“選秀狀元”身份加盟的外國選手﹔這是姚明在北京接受美國TNT電視台主持人德·林曼的現場直播採訪。 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左圖為2001年11月19日,上海選手劉翔在第九屆全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以13秒36的成績獲得金牌。右圖為2004年8月27日,中國選手劉翔在頒獎儀式中躍上領獎台,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摘得金牌。 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新華網沈陽9月2日電(記者 王恆志 馬向菲 孫仁斌)姚明退役了,劉翔受傷了,李娜宣布不玩全運會了,全運會上雖然星光燦爛,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都可以一抓一大把,但真正的超級巨星卻沒幾個,全運會近年來總在努力貼近全民健身,其實除了直觀的看比賽,中國體育如果能多出幾個超級巨星,這種偶像的力量對全民健身的推動恐怕比什麼都大,那麼,本屆全運會上,誰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巨星”?
想當超級巨星其實不容易,首先要有成績,偶像派能當明星,卻永遠成不了超級巨星﹔其次要有認知度,這點和項目有關,比如田徑、游泳等大項的突破性人物往往更容易成為超級巨星,而一些小眾項目甚至冷門項目往往要靠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才能“一炮走紅”﹔再次要有出色的形象,符合主流價值觀,受到國際傳媒的青睞。
這其中內容豐富,但歸根結底一句話,要符合體育激勵人的“正能量”﹔此外還有機遇、性格等各方面因素,可以說缺一條都難以成為真正的超級巨星。
如此分析下來,三大球、田徑和游泳的部分項目、網球、高爾夫、賽車、職業拳擊這些項目中,如果再有有冠軍的成績和良好的形象,往往容易誕生國際巨星。
當然,如果某一項稍微弱點,但其他方面超強,也有可能成功。如伊辛巴耶娃,雖然女子撐杆跳這個項目在田徑大項中並不太吸引眼球,但她超強的實力,颯爽的英姿和風趣的談吐,使得其在國際巨星中佔據一席之地。
反之,巨星的地位也會因為某方面的因素而失去。比如老虎伍茲,性丑聞事件一發,他的江湖地位頓時不保。
綜上所述,中國要打造自己的超級國際明星,也必須依從這些規律。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些國際主流項目上,中國體育界的實力相對薄弱,有巨星潛力的新秀不太明朗。這也符合中國體育的現狀。
縱觀本屆全運會,最接近超級巨星的人無疑是游泳選手孫楊。實際上孫楊已經頂替了姚明、劉翔們的位置,成為全運會第一明星。
或許田徑場上26歲的張培萌有一定的可能性,畢竟他的項目是全世界都關注的100米跑。若能成為第一個跑進10秒的黃種人,哪怕無緣世界大賽獎牌,他注定將成為中國體育的形象之一,成為“成績不咋樣”的巨星也很有可能。
此外游泳小將葉詩文也具備巨星潛質,小姑娘要做的只是穩定自己的成績,並爭取在國際傳媒上的多亮相。
按照成績和形象,羽毛球的林丹,乒乓球的“馬王”,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等本來都很有競爭實力,無奈項目的國際影響力給他們拖了后腿。
至於足球、籃球這些最容易產生超級巨星的項目,則受困於成績差、形象差等因素,短期內恐怕難以有所作為﹔而賽車、網球、拳擊、高爾夫等項目,目前還很難看到有代表性的人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