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

遼寧日報:放大節儉的社會效應

本報記者 王繼富

2013年09月12日14:07    來源:遼寧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放大節儉的社會效應

焰火燃放取消了,參賽單位壓縮了,外賓人數砍掉了一半,連裁判員和教練員也縮減了500人。作為一屆追求新風的全運會,節儉成為賽場外熱議最多的話題。

這幾天,國外媒體也開玩笑,不再有歡迎晚宴,不再提供紀念品,但是他們對這樣的“冷遇”表示贊賞。

全運會的節儉不僅是大手筆的經費壓縮,也有人們津津樂道的賽場細節。半瓶礦泉水被重新收集起來,作為清潔用水。書寫一面的紙張被二次送入打印機。在大連,會給採訪的人員提供盒飯,即使這一份小小的盒飯,也要向主辦單位提前“預約”,避免因缺席造成浪費。

中央倡導節儉新風,在全運會上有了淋漓盡致的展現。作為一場萬眾矚目的體育盛事,全運會示范的正能量,也正借助這個平台的巨大關注度,放大著節儉帶來的社會效應。

沒有人因為節儉而感覺 “不適”,沒有人因為節儉感覺“丟份兒”。在網絡論壇裡,苛刻、挑剔的網民,幾乎一邊倒地對公共財政的精打細算伸出了大拇指。在街道社區,有限的真金白銀變成健身公園、運動場館,比賽回歸到比賽,這比什麼都更“實惠”。

節儉是傳統,但在一段時間內,包括普通百姓在內,逢年過節,訪親探友,寧願在飯桌上一擲千金,也不願被大家說成小氣摳門,大部分人也經不起“差錢”的調侃,受不得“寒酸”的議論。於是,用儀式上的“氣勢恢宏”顯示“隆重熱烈”就成了過往的選擇。

在過去日子不富足的時候,過度的消費其實更多是為了滿足精神的需求。而現在,普通民眾不再為溫飽犯愁,銀行裡有了點積蓄,“華而不實”的繁文縟節,應該勇敢地說再見了。政府和公眾都到了精神升級、認識換代的時候。自信其實不必像孔雀,靠亮麗的“開屏”,節儉更能體現政府的內涵與素養。

這次節儉全運,用公眾最喜聞樂見的競賽形式告訴人們,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這個社會所看重的,全運會的節儉,省下的不僅是錢,還有政府認真對待納稅人的法律意識,是予民實惠的責任意識,是浪費可恥、“摳門”不丟人的社會風尚。

很多年以后,這也許是遼寧全運會給體育留下的最大財產。

(責編:實習生 牟鑫馨、楊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