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全運評論

錢江晚報:全運會,你能否變得更清新

2013年09月13日09:54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運會,你能否變得更清新

追問全運

全運會,你能否變得更清新

爭議也罷,贊嘆也罷,這出唱了兩個禮拜的大戲——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昨天在遼寧終於落下了大幕。但全運會比賽結束了,有關全運會的爭論並沒有就此打住。

正如前幾屆一樣,這屆全運會也一樣少不了默契球、罷賽、黑哨……這些個並不新鮮的負面新聞,但除了這些還有不少事例讓我們讀懂了轉型期的中國體育

如果不是全運會,我們肯定想不到,一群從足校出來的孩子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踢到全國亞軍﹔我們肯定沒想到,浙江游泳除了孫楊葉詩文,還有如此多的實力小將,足以拿下全運泳池裡近一半的金牌﹔我們更不會知道,還有這樣一支既能養活自己,又能上場拿牌的民辦官助的浙江馬術隊。

追問一:

屢受非議 全運會還有沒有正能量

曾經支撐起了中國體育半邊天的全運會,時至今日,盡管有各種丑聞纏繞,但運動員本身的拼搏和實現自我突破的努力,不應該被抹殺,比如浙江足球的突破。

這是浙江足球最好的時代,因為在本屆全運會上,浙江足球展示出了自己雄厚的青訓實力,在U20和U18組的比賽中,總共收獲了3枚全運會金牌。

正是通過全運會這個舞台,人們才了解到,綠城長年堅持不懈在青訓上的投入,讓昔日的“足球荒漠”浙江,也長出了豐碩的果實。

而通過全運會,那些尚未進入職業聯賽的年輕選手,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機會。

全運會有種國內奧運會的感覺,這樣特別的賽制,有它特別的意義,比如說一輸球就淘汰,這種在緊張、高壓力下的比賽,在培養青少年中也是需要的。”浙江U20隊主教練小野剛說。

此外還有浙江的游泳,在本屆全運會上掀起了青春風暴,除了孫楊葉詩文外,傅園慧、徐嘉余、汪順、毛飛廉等小將一個接一個地冒出,讓全運會成為了展示他們能力的大舞台。“開個玩笑,我們浙江組成兩個接力隊,都能去爭金奪銀。”孫楊也不無得意地說。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全運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而浙江游泳的強大,除了運動員天賦好、教練員執教水平高,還有浙江游泳人在人才培養機制上的探索,和浙江人骨子裡對游泳的認同。這種對傳統體育體制的突破,在國際強勢項目上的科學探索,可以說是中國體育發展的榜樣。

此外還有放棄比賽跳水救人的四川帆船帆板運動員馬嬌﹔為了夢想和健全人同場競技的殘奧自行車冠軍劉馨陽……這些正能量,無不向外界釋放著美好。

追問二:

當今社會 誰最需要全運

在打通王水佳的電話時,這位年近而立的浙江帆板老將面對記者的採訪,從最初獲得金牌的興奮,到后來幾近哽咽。

這是王水佳的第三屆全運會,也是她的最后一屆。在上一屆全運會中,因為天氣的原因,導致王水佳與金牌擦肩而過,如今她終於把握住了最后的機會。

和王水佳一樣,本屆全運會也是已經處於半退役狀態的浙江摔跤老將盛江的最后一搏。對於盛江來說,三次參加奧運會,四次參加全運會,得到的卻是一次次的失利,這讓他幾乎放棄了這項運動。然而就在他幾乎絕望的時候,本屆全運會上,他贏得了那枚夢寐以求的金牌。

其實無論是王水佳,還是盛江,他們只是中國千千萬萬體制內的運動員的一個代表。

他們從事的項目或許不夠熱門,他們沒有商業贊助,訓練辛苦異常,收入卻相當微薄,甚至還不如普通的上班族。對他們來說,奧運會的夢想或許有些遙遠,全運會是他們唯一的指望,他們就靠全運會拼得佳績,從而得到物質的獎勵和退役后的前程。

在現行體育體制不改的情況下,輕言取消全運會,很有可能摧毀的是中國絕大多數中下層運動員唯一的目標和夢想。

相比他們,像李娜這樣的職業球員即便拒絕了全運會也能活得很好。此外還有傳言,這屆全運會很有可能是成年男籃最后一次參加全運會。而成年男足更是早就告別了全運會。

職業體育全運會漸行漸遠,但那些難以職業化的體育項目,全運會仍舊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舞台。

追問三:

節儉全運 除了開閉幕式還該節儉啥

原本9000萬元的開閉幕式預算被壓縮到900萬元,本屆全運會從一開始就以史無前例的節儉姿態示人。但是,在一場四年一度的國家頂級綜合性運動會中,節儉不應隻在一頭一尾這兩天,當全運會上花錢買獎牌的高爾夫球雇佣軍現象備受詬病之時,浙江馬術卻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節儉”道路。

一說起馬術運動,腦海裡蹦出的第一個字就是:“貴”。

沒錯,看看全運會賽場上吧!一匹賽馬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內蒙古隊一匹名叫“庫布奇”的賽馬身價更是高達500萬元。而這些馬每年喂養、護理費還要10萬打底。

馬術運動如此高的投入讓人咋舌,但連續兩屆在全運會上摘得銅牌的浙江馬術隊卻毫無壓力。

這支浙江馬術隊由原浙江省體育訓練二大隊與一家名叫中國立峰集團·浙江凱易路馬術有限公司的溫州企業於2003年合作組建,它是國內第一支民辦官助的馬術隊伍。

在資金投入上,企業家解決了大部分,浙江省體育局則主要提供給隊伍正式比賽機會以及必要的保障。

這支浙江馬術隊中的隊員身份也很不一樣。在全國不少省份,騎手都是正兒八經的在編運動員,但在浙江隊,平日裡他們是私人經營的馬術俱樂部裡的工作人員,隻有大賽時,他們才會變身為浙江省馬術隊員,上場爭金奪銀。

如此一來,國家省了老百姓的錢,又把真正的老百姓送上賽場。本屆全運會上,浙江馬術隊因為其獨特的民辦官助模式吸引了媒體的爭相報道。

追問四:

中國全運 該不該辦成“中國奧運會”

北京時間9月9日,國際奧委會經過投票決定摔跤項目重回奧運會,讓摔跤運動員教練員們“喜大普奔”,而棒壘球項目重回奧運會的努力失敗,意味著這些中國棒壘球運動員不僅將繼續無緣奧運會,甚至極有可能被全運會關在大門外,這讓所有的中國棒壘球從業者黯然神傷。

悲喜兩重天,其實都源自全運會與奧運接軌的戰略。事實上,如今的全運會,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國版的迷你“奧運會”。所有項目都完全照搬奧運會設項。高爾夫、七人制橄欖球之所以能夠出現在本屆全運會上,並不是因為這兩個項目在中國有多麼大的影響力,有多麼豐厚的群眾基礎,原因隻有一個——它們是奧運會的新增項目。

曾幾何時,全運會也是“中國運動會”而非“中國奧運會”,像航模、圍棋、中國象棋等水平較高、有一定群眾基礎的項目也在全運會中有著一席之地。但從1997年八運會開始,除了武術之外的所有非奧項目都被請出了全運會。雖然后來還設立了一個專門接納非奧項目的全國體育大會,但影響力相當有限。

摔跤、橄欖球、馬術現代五項等項目都屬於典型的“歐化”項目,在中國水平低、基礎差,只是因為有著奧運會項目這頂“保護傘”,便能順理成章地安身於全運會中,隻需練出幾個能爭金奪牌的運動員便算成功,根本不需要再考慮普及推廣市場化等問題,而一些極受中國老百姓歡迎的非奧項目,卻隻能望全運而興嘆。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將自己的競技體育體系完全“奧運化”。像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乒羽等中國優勢項目以及籃球足球網球等熱門項目當然有資格進入全運會,但是一些我們不擅長、民眾不熟悉的奧運項目,完全可以暫時擱置,至於另一些國內民眾喜歡,有市場開發潛力的非奧項目,則理應在全運會中擁有一席之地。

如果有一天,圍棋、電子競技甚至麻將能夠進入全運會,絕對能迎來比七人制橄欖球更多的目光和掌聲。

追問五:

體育政績 看金牌榜還是看體檢單

全運會倒數第二個比賽日,從沈陽奧體中心打車回全運村,一路上,的士師傅很隨意地和記者嘮嗑:“全運會,說實話和我沒太大關系,給我票也不會去看。你看我每天在車上要工作12個小時,別說一天不拉活,半個小時拉不著活就心慌,哪有時間去看比賽啊。

“你別看我看著沒事,其實一身都是病,你能說得出來的毛病我都有點,高血壓、糖尿病、腰椎勞損都有了……唉,我以前身體挺好的,開了12年車,整天坐著,一天不如一天,現在下地走都不利索,還是坐車上好點。”

兩段看似並無聯系的話,在跑了整整14天全運會報道的體育記者看來,卻是一個非常值得所有全運會的組織者、參與者,甚至像這位司機師傅一樣認為與己無關者共同參與討論的話題。

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就以毛主席早年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口號,這句話同樣出現在本屆全運會開幕式當天,《人民日報》的評論中。舉辦全運會的宗旨,理應沒有被遺忘,本報記者從全運會開幕前一天起走訪沈陽大街小巷的全民健身場所,看到了風景優美的渾河岸邊新建的全民健身公園、延綿數公裡的奧林匹克全民健身大道、全年全天候免費開放的沈水灣公園籠式足球場、由爛尾樓改建的巨型室內健身館,應該說,健身設施的數量不少,但是老百姓還需要更多更好的全民健身服務。

無論全運賽場上產生了多少塊金牌、創造了多少項新紀錄,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都處在一個和自己的世界沒有交集的平行空間裡。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的體育世界,是有人教會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如何用體育運動強身健體,遠離疾病。

那位司機師傅做不到犧牲做一個中班的時間,去看張培萌的男子百米大戰,但是他應該能抽出半小時,下班后在馬路邊健步走﹔他甚至沒有興趣打開收音機聽廣播裡的全運會新聞播報,應該會對自己小區裡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降血壓醫療體操感興趣。

本屆全運會給沈陽帶來了遺產,無論是健身房還是健身道,都是和金牌一樣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但也許,對官員來說最大的政績,可能還是從體育健身中得到實惠的老百姓們的口碑。

追問六:

慣例被破 東道主為啥不再成老大

全運會發榜日,遼寧代表團最終金牌數位列第二,在新華社評出的本屆全運十大新聞中竟然排到次席,可見東道主不當老大有多意外。

上海辦,上海稱霸﹔廣東辦,廣東第一﹔江蘇辦,江蘇獨大﹔山東辦,山東封王……誰當全運東道主,誰就是中國體育頭號山大王,已經成了鐵律。而這次遼寧被山東取而代之,是自1993年第七屆全運會之后,東道主首次無緣金牌榜首位。

本屆全運會為啥能讓“東道主現象”終結?

遼寧團新聞發言人的解釋是:遼寧無緣榜首有多個原因,包括山東團實力強勁﹔國家體育總局在這個全運周期,取消奧運選手聯合培養、取消與西部的聯合培養,讓東道主損失了一部分金牌。

此前歷屆全運會,東道主都會享受一些聯合培養、比賽規則制定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國家體育總局在十二運會前改變了相關政策,大大限制了聯合培養運動員的人數。這條規則一改變,遼寧與西部省份聯合培養的人數由80多人一下降到了40人。比如先期進行的競走團體比賽,在比賽三個月前突然更改規則,遼寧擁有絕對優勢的50公裡競走項目因此被取消。

從東道主的“吃虧”,看得出曾經根深蒂固的“唯金牌論”的鬆動,這也是中國體育的最高管理者做出的一次挑戰和糾偏。

另外,不得不說,東道主相較往屆收斂不少的“盤外招”,很多時候是受制於如今發達的民間監控。

全運比賽似乎有這樣一個怪現象:正常的賽事少人問津,一出負面新聞則特別容易引起社會關注。花游蔣氏姐妹控訴打分不公,就在微博上被轉發幾萬次,而平時誰會關注花樣游泳?

中國微博的春天始於2010年。如今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路見不平誰都能拍一張上傳,誰都可以在微博微信上承擔起督察的角色。當人人是記者的時代來臨,一些見不得陽光的“盤外招”就不得不有點收斂。

某種程度上,科技的進步也為體育空氣的淨化做出了貢獻。

(責編:實習生 張超毅、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