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10月15日體育專電(記者蘇斌 毛振華)第六屆東亞運動會15日落下帷幕。中國體育代表團副秘書長劉愛杰在此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代表團在本屆賽會上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變身”后的東亞青年運動會將吸引更多青少年的關注,利於他們的成長。
本屆賽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派出516名運動員參加,為歷屆賽會之最,力爭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截至賽會閉幕,中國代表團共獲得134枚金牌,79枚銀牌,51枚銅牌,獎牌總數264枚,列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同時在比賽中表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較高的運動水平。
“本屆東亞運動會,我代表團運動員彰顯了中國青年健康陽光、文明開放、積極進取的風採。期間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與東亞各國、地區代表團進行友好交流,達到了共同促進東亞地區體育運動健康發展的目標,”劉愛杰說。
取得的成績固然可喜,不過暴露出的問題同樣值得警覺。劉愛杰表示,雖然本屆賽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獲不少獎牌,但這些成績和世界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足球、曲棍球、棒球等項目與亞洲及東亞地區還有差距,還處於落后局面,有待於未來研究對策,調整政策,不斷提高水平,縮小與強隊的差距,”他說。
在本屆賽會三大球項目上,中國女籃和女排獲得冠軍,男足則在五支球隊中排名墊底。劉愛杰表示,戰績的迥異反映出競技體育結構上的不平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盡管在女籃項目中獲得冠軍,但是在很多運動項目中我們面臨著巨大困難,這也反映出我們需要在球類項目不斷向職業和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改革和探索,研究如何在青少年群體中更好地組織隊伍,”他說。
東亞運動會將會在本屆結束后“變身”為東亞青年運動會,並將於2019年迎來“處子秀”。
“運動會向青少年發展,除了競賽和鍛煉隊伍之外,多了教育的功能和分享體育文化的氛圍。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中日韓青年交流的比賽多年,這是為了適應時代特征和項目發展將資源重新整合的過程,”劉愛杰說。
沒有了大牌運動員,東亞青年運動會還會不會具有吸引力?劉愛杰認為,轉型並不是簡單的與奧運項目接軌的問題,會有更多的文化內涵和青少年基礎項目的展示。會有更多青少年關注這樣的比賽,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世界還是青年人的世界,未來的體育巨星也都將來自於青年選手,”劉愛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