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

 舊稱呼昨日已作別 新面貌明日再出發 

東亞運動會緣何走到盡頭?

張  程

2013年10月18日04: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組委會主席、天津市長黃興國(右)將東亞運動會會旗交還給亞運動會聯合會主席劉鵬。
  新華社發

 

 

  北京時間10月15日,第六屆亞運動會在天津閉幕。根據亞運動會聯合會理事會議今年5月的決定,亞運動會將被全新的東亞青年運動會取代,參賽運動員將被限制為年齡在14歲至18歲之間。這標志著亞運動會完成了其階段性歷史使命。

  那個時代 那些輝煌

  上世紀90年代,亞運動會應運而生。第一屆亞運動會1993年在上海舉行,隨后韓國釜山、日本大阪、中國澳門和中國香港四個城市分別主辦了第二到第五屆亞運動會。亞運動會的創辦,是為了提高東亞各國和地區的體育運動競技水平,也是為了促進東亞各國開啟體育賽事上的新交流而構建的一個競技平台。

  那時,體育職業化方興未艾,中日韓三個體育大國巍立東亞,使亞運動會在世界上地位彰顯,影響甚大。1993年上海舉辦首屆亞運動會時,掀開了亞洲體育運動史的嶄新篇章。由於那時比賽較少,各國與各地區代表團都極為重視,所派出的參賽選手也都是當時的最強陣容,三大球與基礎大項的競爭尤為激烈。

  20年間,亞運動會見証了東亞地區涌現的一批批世界級體育明星,各國、各地區代表團的競技水平也在其中不斷得到提升與壯大。亞運所帶來的積極意義也就在於此:不僅使中日韓這樣的體育大國中出現的新人們實現了從青澀出道到勇奪桂冠的練兵轉型,也為一些競技體育較為落后的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參賽機會。

  乏人問津 走入“末路”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何況這已歷經20年的亞運動會。

  本屆亞運動會中,各場館門口的黃牛們都是愁眉不展。“10元一張票”早已觸及了黃牛們的底線,卻還是很少有過客駐足問詢。事實正是如此,試想,觀眾不買賬當然是因為比賽精彩程度的問題,比賽不緊張刺激,不吸引人,自然就乏人問津。為何如此?

  首先,近年來國際性綜合以及單項體育賽事在不斷增加,不論賽事級別或是賽事影響力,類似亞運動會這樣規模與范圍較為局限的賽事根本無力與更大規模的賽事再去較上一把勁。第二,優秀的運動員們也已經無法將太多精力投入到亞運動會上,他們所關注的對象是世錦賽、奧運會和職業賽事,區域性更小的亞運動會自然是“難入法眼”了。另外,一旦賽事過於密集,運動員也緩不過勁來。就中國隊來說,9月的遼寧全運會剛落幕不久,運動員們沒有良好的競技狀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第三,由於東亞地區體育實力存在明顯的不均,亞運動會漸已失色,對手不給力,比賽的觀賞性與對抗性就打了折扣。最后,各國體育管理部門也意識到,應該讓自家優秀運動員走上更大的舞台,更多地參加高水平比賽,所以各國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派出年輕將士出戰亞運動會。

  歷經20年,雖然比賽項目及參賽人數逐屆增長,“爹不親娘不愛”的亞運動會也還是走到了夾縫的尷尬境地,賽事影響力小,頂尖運動員們的缺席,導致亞運動會星光黯淡,精彩程度逐屆下降。如此的運動會,似乎繼續舉辦的價值也不大了。

  改頭換面 全新出發

  如今,亞運動會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香港代表團團長霍啟剛表示:“不是辦不下去,而是換一種思路辦。”此前,亞運動會一直是優秀的年輕運動員起飛的舞台,可想而知,在它“搖身一變”成為東亞青年運動會之后,就凸顯出了更強的目的性,即是將競技的舞台讓給更多還未成名的希望之星。

  “現在國際奧委會在舉辦夏季和冬季的青年奧運會,亞奧理事會也開始舉辦亞洲青年運動會,在東亞,我們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青年運動會,”亞運動會聯合會名譽主席霍震霆表示。“這個改動是為了令亞運動的發展向年輕一輩的運動員進一步推進,令東亞地區青年運動員可以借此機會交流切磋,讓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參加亞洲青年運動會及青年奧運會有更佳的准備。”

  亞運動會的改制應該是值得贊揚的,“亞運動會”五個字的淡去並無讓人遺憾之意,退出歷史舞台而又浴火重生的它在追求更高的競技成績之外,承載了對青少年們的教育作用,是適應新的國際體育環境的明智之舉。

(責編:袁勃、張帆)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