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們的態度很一致/Osports
|
||
張劍與蔡振華頻頻交流 /Osports
足代會十年之后重啟,在已經蹉跎的歲月和尚不明晰的前路中,蔡振華當選為中國足協的主席,無疑成為了香河會議最大的亮點,其就職演說中踏上“不歸路”的決絕和“三心”的六字豪言都足以讓人動容——山雨欲來,我們是否該坐看風雲起?
新主席走馬上任,在其“前世今生”中努力尋找和足球有關的元素,似乎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慣性思維。然而,一段鮮為人知的足球生涯在經過演繹之后,就平添出“金左腳”、“連過四人”等等傳奇色彩,甚至杜撰出帶領乒乓球隊惜敗申花的驚人之作,這恐怕連蔡主席自己也聽得暗自叫苦——如果演繹和杜撰就能夠造就一個 “足球達人”的主席,繼而聯翩浮想出虛幻的盛景,那蔡振華的上馬也就難免流俗於拍馬的不堪。
就像對於蔡振華足球經歷的過分演繹一樣,對他就職演說的過分解讀恐怕也絕非他的本意。
其所言的決心、信心、恆心,是在認識到中國足球殘酷現實之后的肺腑之言,從頻頻閃現在近年來中國足球的各類舞台,到此番在香河會議上高調當選,人們絲毫不會懷疑蔡振華要徹底改變中國足球的決心,但也正如蔡振華自己所言:“我所說的決心不是僅僅表達幾句口號,我說的決心是要為中國足球干點實事,中國足球要確定目標、走上正規。 ”
都說,足球是要靠腳踢的,不是靠嘴說的,但對於坐在足協主席位置上的人而言,腳踢和嘴說顯然都非正道。如果球技可以成事,那當年專業球員出生的王俊生也不會功敗垂成,如果豪言可以成事,那從閻世鐸的“殺無赦,斬立決”到謝亞龍的“抗日詩”也就不會成為笑柄。作為中國足球的掌舵人,所需的專業絕非腳上的功夫,而是對職業足球基本規律的尊重和踐行,所需的豪邁絕非一時的口舌風暴,而是干實事的持之以恆,這也才是輿論一直詬病中國足球“外行領導內行”的真正題中之義。
其實,在評點蔡主席和歷任足協掌門的就任宣言,在掂量和感受其決心和恆心之余,我們也許更應該關切他過往輝煌和現實重任的交錯。從乒乓球國手,到帶領國球重振輝煌,蔡振華之前大半輩子搞的都是乒乓球,乒乓球作為國球,其長盛不衰得益於雄厚的群眾基礎和舉國體制,而這兩大優勢恰恰是中國足球的最大軟肋,這或許才是蔡振華說出“不歸路”時內心的未知和不安。
不過,大家對於蔡振華的期待,與其說是來源於他一路青雲的成功過往,不如說是來自他所代表的自上而下的態度。在“奧運爭光計劃”的大背景下,最近二三十年,“金牌”是國家體育總局乃至地方體育局最重要的考核指揮棒,與體育官員的政績評價和升遷息息相關。時至今日,中國已成奧運大國,而足球依然積弱不振、踟躕不前,與體育強國相距甚遠,“足球時代”的到來既是形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蔡振華執掌足球釋放的正是這樣的信號。有這樣的信號作為背景,其“三心”的豪言和“不歸路”的背水一戰才有真正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