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第一個大滿貫冠軍到手后,許多一流選手被問及李娜將來登上ATP排名第一的可能時,她們大多含蓄、委婉地回答:奪得一個大滿貫賽事冠軍比較容易,排名第一?想太遠了。
話雖不好聽,當時看來卻很有道理。李娜在奔三的年紀拿到第一座大滿貫獎杯,按照老式的看法,已錯過了黃金時代,那座獎杯似乎有那麼一點偶然性因素。之前25歲以上首奪大滿貫獎杯的女選手,多數以一滿貫結束職業生涯。歷史上,一些亞裔選手也曾有過曇花一現的大滿貫冠軍,給了我們一線希望后,便再也沒能登上頂峰,逐漸湮沒無聞。其他如日本女選手伊達公子、杉山愛,一個最高排名第四,另一個第八,單打從未問鼎大滿貫。
世界總會變,步入二十一世紀,老觀念不一定能跟上新時代的發展。李娜也終於用她的第二座獎杯証明了自己不是女子網壇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是的,也許有人依然會說,李娜澳網奪冠同樣有運氣的成份,小威、莎拉波娃、阿扎倫卡這些難對付的選手紛紛爆冷出局為李娜捧杯鋪平了道路。但是,當一個人兩次在大滿貫賽事上稱王封后時,它必然不是偶然加運氣,而肯定有其必然。正如《體育畫報》Jon Wertheim賽前所言:兩奪大滿貫的成就再加上來自亞洲的特殊身份,將足以幫助她在退役后進入國際網球名人堂。李娜二次捧杯,成為澳網最年長冠軍,意味著她由一名有實力的選手轉為超一流選手,這一點正式為世界所承認。
李娜選擇卡洛斯做教練成為了一系列蛻變中最為關鍵的一步。14歲喪父的李娜一直需要父性權威支持,卡洛斯的出現使李娜獲得了她網球生涯裡的“教父”。假如我們仔細想想,卡洛斯批評李娜時使用的語詞其嚴厲程度並不亞於外界(媒體、記者、球評人),有時候語氣更重,李娜總能聽進去,並且沿著他指導的方向提升自己。球場內、外皆如此,李娜收緊的內心在開始慢慢放開。
另一方面,姜山不再擔任李娜的教練,有利於二人處理親密關系。少了一重身份,夫妻關系變得單純,生活、訓練的質量提升。
“李娜的能力絕不僅於此,她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ESPN澳網節目主持人賽后如是說。見証過李娜在賽場上蛻變,相信她有力量走向更加整合的自我,從賽場上的勝利走向人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