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體育>>綜合

用圍棋修人生--吳清源大師辭世隻盼“黑白”境界永傳

2014年12月03日08: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在今年6月享受了自己百歲壽誕的榮耀時刻之后,圍棋大師、日籍華人吳清源老人在11月最后一天,於日本神奈川縣一家醫院病逝,他的后事正在籌辦中。

兩年前,中國棋院第一任院長、吳清源的好友陳祖德同樣也在11月病逝。兩位大師第一次見面的情景被記在吳清源的回憶錄裡:1962年,陳祖德作為中日友好圍棋訪問團成員前往日本,臨行前,周恩來總理告訴陳祖德,“到了日本,一定要登門拜訪吳清源。”

日本《讀賣新聞》在緬懷吳清源的文章中說,如果在電視上看到一盤棋下得“妙味全無”,“吳九段就會關掉電視”——自從住進神奈川縣小田原市的一家養老院,吳清源幾乎推掉了所有的社會活動,但對於《讀賣新聞》主辦的日本棋聖戰,吳清源一定會親臨對局現場。一位正在籌劃拍攝吳清源紀錄片的電視編導告訴記者,吳清源的女兒吳佳澄曾對他說,吳清源“就好像生活在一個世俗之外的世界裡,那是一個純粹的圍棋世界”。在圍棋世界裡落實自己的奇思妙想,則是吳清源晚年生活的全部意義。

“吳老師在生活方面沒有任何物質要求,平時每個月的主要開銷都是用於買藥。”吳清源的助理牛力力告訴記者,“吳老師在養老院,除了躺著休息,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擺棋,他有一種特殊的能量,接觸到圍棋時就會被激活。”

后代及晚輩對吳清源的懷念,多是來自於口口相傳的“大師傳奇”,即便在普通棋迷心中,“吳清源”三個字也足以代表一個偉大的時代。

“我沒別的愛好,別人都喜歡足球籃球,但我就是喜歡看棋,說實話,吳清源先生的棋譜我看過,但沒趕上他那個時代,聽傳說隻知道他是大師級人物,我小時候是看聶衛平的棋長大的,聶老的棋譜也看了很多,包括現在那些小世界冠軍的棋譜也看,區別還是挺明顯的。畢竟現在圍棋也是一種掙錢手段了,棋手的勝負觀念肯定是越來越強了。”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棋迷老秦已經下了決心,明年就讓4歲的兒子學圍棋,“其實我知道,現在要想當職業棋手很難,每年的定段賽都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比高考殘酷多了,所以,我就是想讓孩子會下圍棋就行了,當個業余愛好,因為圍棋確實有意思,能讓人動腦子。”

老秦想讓孩子學棋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孩子能感受到蘊含在圍棋中的強大的文化基因,“吳清源這樣的聰明人為什麼對圍棋情有獨鐘,肯定是圍棋本身的魅力,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看到吳清源去世的消息后,很多年沒買過書的老秦在一家購物網站上訂了一本《中的精神》,他也希望能在這本吳清源的自傳中體會到老人的智慧,“以前還訂圍棋雜志,現在用不著了,很多棋譜在網上都能找到,而且現在不開電腦也可以用手機下棋,我的手機裡就有下棋的軟件。我是聽朋友說這本書值得收藏,所以還是上網訂了一本,估計明天就能收到。”

《中的精神》,是繼《天外有天——以文會友》之后,吳清源老人87歲時完成的第二部回憶錄,書並不厚,收錄的是吳清源在日本報紙專欄連載的90期內容——和布局凶猛、殺伐果斷的現代圍棋教材相比,吳清源老人這本回憶錄充滿了對圍棋這項技藝的哲學思考。

“我的理想是‘中和’。在古代的中國,中和也是最被提倡的一個理念。所謂‘中’,在陰陽思想中,既不是陰也不是陽,應該是無形的東西。無形的‘中’,成形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和’。所謂‘道’,這也是法則,是無形的。成形時候的表現形式就是‘德’。”

吳清源認為,科學的不斷進步是“不得不進步”。而另一方面,精神境界層面卻可以永久不變,“科學和哲學的中和是最重要的”,圍棋的理想是“中和”,人生的理想也是“中和”,“隻有發揮出棋盤上所有棋子效率的那一手棋才是最佳的一手,我追求21世紀圍棋是為了推動圍棋的進步,這需要安定的精神動力,87歲的我所走過的道路,應該可以說是追求‘中和’的人生”。

“我這兩天為吳老師流了不少眼淚,他對圍棋的態度非常純粹,我很想學,但是隻能學到一點皮毛。”1993年就拜在吳清源門下的芮乃偉,已經能夠讓人感受到師徒倆對於圍棋不摻一絲雜質的摯愛,“無論是對棋還是對待生命,吳老師對我影響巨大,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樣。”

工業化、信息化推動著當今社會迅速向前發展,人們很難再找出幾位如吳清源、芮乃偉師徒一樣,願意將自己全身心沉浸在圍棋世界的棋手,因此,吳清源的逝世才讓棋迷格外懷念——與其說棋迷懷念的是吳清源“十番棋”巨作,不如說棋迷更懷念的是老人一生對圍棋的不懈追求和探究。

“吳老經歷了一個大時代,他的精神不是我們搞競賽的棋手能夠理解的,我們搞競賽就是要拿冠軍,但吳老追求的是圍棋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大境界”,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說。

“我有過許多痛苦的時刻。每當那時,我就會背誦白樂天的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吳清源老人把21世紀圍棋稱作“六合之棋”,他認為圍棋的目標不能局限於邊角的爭奪,而是應該保持整體平衡,“要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去看待這項運動”,“在古代,圍棋是研究天文或是年歷的道具,棋盤就是宇宙,我不會再把圍棋當成勝負去看待,雖然圍棋是要爭勝負的競技項目,但我不能忘記圍棋的初衷。”   

(責編:溫靜、楊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