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体育

赛会规模大、水平高,但公众关注度却较低

全运会如何接地气(全运视野)

季  芳  刘硕阳

2013年09月07日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运会如何接地气(全运视野)

  在中国这样一个体育大国,全运会的大规模与高水平与其较低的受关注程度形成了畸形的对比。国人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在增长,但全运会却一直没有惠及到更多的人群。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全运会“接地气”,让老百姓“共享全运”成为重要的议题。本届全运会上,东道主做出了尝试。

  吸引观众、填补空白,办赛者还要多下功夫

  近几天,沈阳农业大学的校园呈现这样一幅场景:正午时分,学生们三五成群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有的在讨论去吃什么,有的抱着书刚从自习室里出来;而在沈阳农业大学举行的十二运跆拳道和七人制橄榄球比赛的赛场里,却是观众寥寥。

  一些赛场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比如游泳、篮球等项目的门票早就销售一空,赛场游荡的“黄牛党”四处询问着是否有余票。临近晚上的决赛,体育馆的观众入口也渐渐排起了长队。不可否认,在近万名运动员参与的全运会赛场,体育明星的影响力不可忽视。4年前在山东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当已经退役的郭晶晶亮相看台时,跳水比赛的气氛立刻被推向高潮。“我想,可能很多人还是冲着明星来看比赛吧。”一名国家队队员说。

  热,是观众对明星、对项目十分追捧;冷,则是人们对这些比赛并不买账。无论是冷是热,均与人们对项目的兴趣有关。学生对比赛不同的反应,场馆中空出的大片看台都在说明仅仅是赠票等手段很难培养出这种兴趣。吸引观众、填补空白,办赛者显然还要多下功夫。

  加强互动,提升人们对赛事的认同感是关键

  不过,如果仅用观众的多寡和构成来衡量全运会是否“接地气”,显然有失公允。

  其实,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综合性赛事,抑或是田径世锦赛、游泳世锦赛这些单项世锦赛中,观众的亲身参与和体验都是整个赛事筹办的重要一环。

  在刚刚结束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中,赛场外面就是临时架设的迷你跑道和跨栏,大人和孩子尽可以上去较量一番;各个赞助商也各自搭建展台,竭尽所能招揽观众;每天也会有不同的田径冠军到场外与观众们互动;观众更是整个赛事的参与者。而在全运赛场上,由于“身份”上的差异,人们对赛事的认同感自然也会有许多不同。

  “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主题口号因此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点睛之笔”。在赛事期间,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参与,组委会举办了很多全民健身活动,希望激发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全运会能够惠及赛场外更多的人。

  这个口号统领的是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在本届全运会主赛场所在的沈阳市浑南新区,“迎全运万人长跑”、“迎全运健身舞大赛”等100多项群众体育活动均得到了全区百姓的踊跃参与。诸多活动,也体现着组织者以全运会带动全民健身的良苦用心。以全运会为契机的“十个一工程”从硬件方面为各地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看到社区新添了平衡木、单双杠等健身器材,一些普通市民向记者感叹,“原来只能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如今才发现全运就在我们身边”。  

  全运会转型大势所趋,必须转变办赛理念 

  第五届全运会,备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为重要主题。竞赛项目也开始比照奥运会进行设置,“奥运练兵场”逐渐成为全运会的“标签”。

  然而时至今日,曾经一呼百应的运动会场景已经难得一见。过分追求金牌、赛场乱象频生,让全运会的办赛之路似乎越走越窄。当竞技成绩与各地体育部门的政绩紧密“挂钩”,全运会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江河日下。

  如今中国体育正在经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转变,全运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从2009年十一运会提出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到本届全运会“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主题口号的变迁,让人们深切体会全运会回归体育本质、回归群众的尝试。

  然而,如何真正将观众拉回到赛场上来?全运会的比赛究竟该办给谁看?转变办赛理念成为当务之急。

  在以往的办赛经历中,全运会的组织者往往将运动员而不是观众当作第一位的服务对象。久而久之,全运会难免演变成全国体育系统内部的“精英交流会”。有时为了“保障安全,不打扰运动员”,像射击之类的比赛就不卖门票;有时自认为“不会有观众前来”,便声称“门票已经售光”,到赛场上才发现观众席空空如也。销售渠道不畅通、热门比赛票价过高等都成为将观众挡在场外的“门槛”。

  全运会的转型当从提升“自身修为”做起。赛会配置资源、发现新人、培养后备力量的使命还远未完成,而固步自封,只看重“金牌”的趋势也必然会遭到人们诟病。在中国体育的转型阶段,全运会应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和社会功能,放下精英体育的身段,将“服务全民”纳入办赛理念,这是全运会向亲民和惠民转型迈出关键的一步。

联系本文记者

季芳
[留言][博客][微博]
(责编:耿聪、杨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